|
柳袁照:学科背景凸显的名校校长——执信中学与何勇校长发表时间:2021-10-13 17:42 何勇校长 【柳袁照专栏】 学科背景凸显的名校校长 ——执信中学与何勇校长 原创作者|柳袁照(江苏苏州第十中学原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总校长、课程研究院院长) 本文为柳袁照校长原创,首发微信公众号“柳袁照(ID:Liuyuanzhaobazi)”,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广州执信中学是一所大名鼎鼎的学校。为何“执信”?为纪念朱执信。孙中山为纪念朱执信,而开办的学校。朱执信早年留学日本,结识孙中山、廖仲恺等革命党人,为中国同盟会重要成员,先后编辑《民报》、《建设》等刊物,1920年9月21日,在虎门军阀杀害。执信中学从她第一天诞生起,决定了她所担当的神圣使命。无数名流前辈,融入到执信教育的事业中,孙中山、廖仲恺、李大钊、蔡元培等志士奠定了学校的精神底色。 何勇当任执信中学校长,是一个从执信中学成长起来的老师。今年十一月学校将迎来百年华诞,《教育家》杂志专门组织了一个单元文章《为国育才的初心依然炽热——写在广州市执信中学建校100周年之际》《教学生3年,为学生想30年——访广州市执信中学校长何勇》,回顾、展望审视当下。何勇校长还作为封面人物亮丽呈现。他是一个术有专攻的学者型校长,他是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在还是广东省名联长工作室主持人,曾被评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他所领衔的课题,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一、继承优秀传统,凸显历史光彩 何勇等著的《执德至弘 信道至笃——广州市执信中学的百年之路》一书,值得一读。执信中学的历史是广东乃至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缩影,更是名校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本书另一个执笔人、知名媒体人祁丽珠书中对她有一个评价: “执信中学峥嵘成长,文化层叠积淀,旷日积晷,塑成百年特色教育品牌。执信中学创办伊始,在办学模式上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时至今日,超前的教育理念以及课程设置依旧堪称教育界的标杆。” 这段概括性的话,公允,与实际相符。2006年我参加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组织的全国重点中学31期培训班,历时三个月,与何勇在一个班,一起听课、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提炼办学经验与做法。我去了他的学校,他也来了我的学校,两所百年名校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蔡元培既是他们的校董,也是我们的校董,特别是在继承优秀传统、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在办学走向、课程设置等方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踏入执信中学倍感亲切。十多年来,去了好几次,每一次去都有感动。“文化的层叠积淀”,在校园、校舍等物质层面得到反应,在校风、价值观等精神层面如气息弥散着。 “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呢?最朴素的目的是“知书达理”,即“通晓人道,明白事理”。执信中学的校训“崇德瀹智”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培养德行,启迪智慧,从人的发展角度考虑。” 这是何勇校长,在《执德至弘 信道至笃——广州市执信中学的百年之路》之序中开首的一段话。他对教育的理解,即在执信中学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中所获得的认知。执信中学的校训“崇德瀹智”是学校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精神宝藏。百年的一朝一夕,这是精神源头,百年历史的全部,用“培养德行,启迪智慧”这八个字可以完整地概括与总结。 作者与何勇校长合影 二、踩准时代脉搏,彰显教育本质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常识。一所百年名校也只有遇到一个好校长,百年名校才能发扬光大,反之,败家子,渐渐就沦落了,这样的例子很多,各地都有。执信中学遇到了何勇何其有幸。百年名校,历史文化厚重,只有专家型校长方能担当。何勇对教育的本质理解地很深刻,他在校长地岗位上,能准确地把握住教育的价值本位,即能处理好工具本位和人本本位之间的关系。他说: “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个大概念,落到实处,还是一个个具体的个体。个体只有发展好了,潜能发挥出来了,才能更好地成为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人。但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目的有时也会出现偏差,如见分不见人,只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正像有句话所说的,因为出发了很久,所以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执信中学把教育放在第一位,且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校学生会是名副其实的学生组织,完全承担着学生自主管理的责任。学校的许多活动都有学生会组织实施,比如“艺术节让每名学生都乐在其中,尽情展示才艺和才能;我们的运动会也如此,历时近一个月,是学生盛大的活动;我们的校长杯足球赛、执信杯篮球赛,让学生尽情地释放青春;我们的社团活动,让学生不亦乐乎;我们的科技节,让师生可以听到高端的学术报告,可以看到学生脑洞大开的创造发明,可以参加科技游园活动;我们的读书节,到处展示好书及学生读书的心得分享。”这些都是何勇校长引以为自豪的做法,他们不追求单纯的形式,从不做为活动而活动的事,学生的发展是第一位的,在日常的与特殊的活动中,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无限潜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学校教育中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除了国家的要求,还要有学校的文化个性,执信中学的“培养人的个性”是培养学生“成为一名阳光、自信、大气的人。”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执信中学的办学使命的个性表达。 “走进执信园,你可以处处感受到厚重的文化:拥有90多年历史的厚德楼、仁爱楼,红砖绿瓦,斗拱飘檐,古朴典雅,每一块石头似乎都在述说一段往事;校园干净整洁,错落有致,转个弯又是一种景色,无一不给师生美的享受。”这是何勇引以为自豪的办学境界。他的管理,核心是价值观引领。执信中学之所以是一所百年名校,是因为她有优秀的文化,优秀的文化就是有好的育人环境。执信中学的灵魂植根于学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都烙上学校文化的鲜明烙印。执信中学最可贵的,我以为在于他们我们以追寻完整的教育生活、促进师生主动发展为办学理念,坚定不移的守护师生的本色人生,还师生一种本真生活。 "校长班"同学合影 三、丰富课程内涵,突显办学特色 当下学校之间的差异,主要在课程的差异上。有人会说,国家课程是一样的,但如何开发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个性实施是很重要的。国家课程是主题,校本课程是重要补充,如何补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品质。何勇校长对此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认识。他认为好的学校要有好的课程体系。执信中学的教育正是以课程为载体,通过课程的教与学来实现自己的办学目的。 课程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这已经是共识。十多年来,执信中学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他们一直在探索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发展的需求。广州市教育局与国家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进行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研究与推进,我有幸参与了其中的有关学校实验方案的审定与评估活动,接触到一些实际资料与面对现场,对 执信中学形成的“国家课程+创生课程+计划课程”的学校课程体系,曾给予中肯的评价。执信中学的课程体系是丰足的丰富的,面对国家课程他们根据实际进行校本开发,呈现特色,他们根据学校的文化特点、办学特色及培养目标,设立的百门学校课程,同样珍贵。何勇校长说:“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基于生活,立足实践,面向社会,强调与社会现实生活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与学习中。我们希望通过特色课程让每一名学生都动起来。课程不仅渗透学科知识,也渗透生活技能、实践能力。好的学校要有好的家校合作。凭借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我由衷地感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对学生成长非常重要。” 何勇校长的课程思想超前,体现了教育的超前性。为人所称道的还有执信中学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出的“元培计划”,及设立的“元培实验班”。进行高中与大学的有机衔接,聘请了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的教师,为元培班的学生授课,还让高中生跟着大学的教授、博士生、硕士生一起做课题研究。元培实验班的学生们先后开展了100多个课题研究,获得各类竞赛奖项超过600个,申请5个发明专利,3位学生还荣获素有“中学生诺奖”美誉的“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生物)”金奖,3名学生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决NAREDCATOR赛金牌,1人入选国家集训队。其中,林奕然同学高中三年期间共获7项数学竞赛一等奖,入选清华大学2021年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跳过高考,直接录取,通过“3+2+3”培养模式从本科连续攻读至博士研究生阶段。 执信中学的课程改革,焕发了学校的活力,何勇校长说:“以前听课、做作业、测验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思维是比较浅表性的,而深层次学习以纵向为主,学生拥有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何勇校长与其他校长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注重课程改革、课程开发,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广阔的视野,创造良好的条件,竭力涵养国家英才。 作为曾是何勇校长的“校长班同学”为他高兴与自豪,为他取得如此办学成就而高兴与自豪,为他如此的优秀的职业素养和人格品质而高兴与自豪。 2021年10月11日
文章分类:
教育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