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老教授协会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
中国老教授协会编审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新闻详情

《万里长城永不倒》读后感

发表时间:2013-11-20 15:35

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福祉小学  五(一)班:葛续

   

    一百多年来,中国从屈辱到崛起,复兴路上伴着风雨、坎坷。中华民族如同一株顽强的常青藤,历尽磨难却青葱依旧。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遭遇了各种灾害和不测风云,经历可歌可泣的抗灾救援、改革开放,最终磨砺了中华魂。中国在抗灾救援中从容挺立,正在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在中国人历次抢险救灾的过程中,中国人民用真情、刚强、爱心--------筑起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许许多多领导干部、人民子弟兵、白衣天使、人民教师、知名人士、普通百姓----冲锋在前,勇挑重担、赴汤蹈火、英勇善战,用忠诚、勇敢和血肉之躯,写下一部《万里长城永不倒》的英雄史册。

    在《万里长城永不倒》中共有100多篇,每篇都是那么真实,那么感人。但是在100多篇里;我最喜欢《青年人富有朝气和热血》这一篇。当祖国和群众遇到灾害和灾难的时候,就应当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有一份力出一份力,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这是当代中国青年最起码的责任。我想到了书中于海谈救灾片段:初次入川时,他们被灾区的惨状深深的震撼了。热血让他们忘记了自己,只知道开足马力冲进救援的行列中。面对随时而来的泥石流,他们毫无察觉,防范,只是本能地惊惶奔逃丢弃了所有随身物品。当他们一个个因肌肉拉伤被送进了医院时才想起连应急贴身方置的身份证也在旅游包里被泥石流吞噬了。

    这个片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对地震灾区的救援知识的匮乏和学习救援知识的重要,养伤的几天时间里于海谈他们抓紧一切学习如何救援,如何自救,为自己充电,为早日奔赴救灾一线积蓄能量。作为一名救灾志愿者,单凭一腔热血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掌握了一定救援知识,才能够为灾区有效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否则不仅志愿落空,还会给救援灾区增添负担。

    读完这本书,我感触颇深,我深深认识到,在和平年代的救灾中虽然没有硝烟炮火,没有撕杀、抢夺,但是同样面对着生与死的考验,同样需要我们有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勤奋好学、乐群善思,掌握足够多的文化知识,才能成为新时代的“英雄”。

文章分类: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