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联系邮箱:zgbnlx@163.com

地 址:清华大学东门 学研大厦B座

抗疫征文稿——全民抗疫,曲曲战歌催人奋进

作者:Admin

今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牵动了国人的心。面对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就是集结号,防控就是使命担当,在这场惊心动魄、排山倒海的全民战“疫”中,没有人置身事外,每个人都在战斗。抗疫一线,各条战线,人人都是战士,个个都是勇士,万众一心谱写出雄壮辉煌的交响乐章。在这宏大的乐章中有中国老教授协会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的会员奏出的动人乐曲。


同心抗疫   从我做起——书法作品展师家国情怀


灾难面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中国老教授协会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利用利用网络平台,引领师生战“疫”,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开展学习活动。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协同北京新私塾书画中心举办了线上“同心抗疫   从我做起”师生书法作品展,编审委员会•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的网站上展示了100多位师生的作品,通过书法作品师生们表达了与全国同胞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共度难关的家国情怀。


教师作品选:




王德泰

中国老教授协会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前曾任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张中浩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任教近两年。



卢慧琴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在读研究生,同时参加社会实践,考取高中和小学美术教师资格证。


任昊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院硕士研究生。


老师们的作品书写了全民共克时艰、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

庚子正月,江城告急。冠状病毒,猛势来袭。英明决策,同心戮力。白衣战士,临危不惧。八方驰援,多措并举。社区把关,防守严密。举国齐心,并肩抗疫。人间大爱,可歌可泣。


学生作品选:




学生作品表达了莘莘学子的心声:

童心同书,从我做起。闭关宅家,契友毛笔。独立选题,用心创意。天真烂漫,真诚献礼。赞美英雄,弘扬正义。不畏困难,勤奋学习。传统文化,丰富自己。服务社会,奉献点滴。从小担当,主观努力。武汉加油,中国大吉。天佑华夏,夺取胜利。


致敬最美逆行者——朗诵赞歌献给英雄战士

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王增昌教授,在疫情期间,多次参加《北京市青春之声朗诵研究会》组织的网上朗诵会,他陆续朗诵的作品有:赞颂白衣战士的《致敬!钟南山》《当耳畔响起庄严的国歌》;有歌颂党和祖国的《党的光辉照祖国》《读中国》;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家风》《趁父母还在》等。在疫情期间,王增昌会员戴着老花镜,学会了在手机上制作V篇(集照片、文字、音频为一体的小视频),并将自己独诵及“夫妻合诵”的10余首诗歌朗诵音频,制作成V篇,分享给微信亲友群和诗友群。

此外,疫情期间,王增昌教授在《语言文字报》领导的建议下,申报了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的课题《名师教学创新与核心素养研究》,已于今年4月1日获批立项,课题组聘请了顾明远、苏立康、程翔等23位顾问、专家,现已开始进行开题等的工作。


一个也不能少——疫情下的教师培训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要求学校今年春季学期延迟开学,并倡导利用在线教育,达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的。从2月10日开始,全国约有1.8亿中小学生参与了在线教育。

中小学在线教育的实施,反映出家长、学生对在线教学资源形式多样化及个性化、优质化的在线教育需求,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经验差异大,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难以适应在线教学需要的问题,同时亟需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教师在线教学培训。

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韦国锋教授,他领军的北京京师大视野教育科技研究院,承担着“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融合培训项目。正值新冠疫情肆虐的时段,人们都在居家隔离,韦教授率领他的团队,打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52所学校约6000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为期近半年的网络研修抗疫之战。

    这是前所未有的坚定的教育抗疫行动。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们不可能完全“居家”,很多老师头一遭“居家从教”——猝然间打开各种直播间,投入到“停课不停学”的远程教学平台上。同时,还要完成120学时的艰巨的新研修任务。项目启动初始阶段,教学、研修双肩挑,给参加培训项目的老师们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和麻烦。但是,州县市有关领导和学校书记、校长十分重视这个项目,深明这次网络研修的大义:这是以校为本、应用驱动、基于课堂、注重创新、精准评价的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融合,正是新时代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目标取向,因此,学校领导要求全体任课教师参加项目研修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各项研修任务,一个也不能少;另一方面,担任“主播”的教师们,面临当时在线教学的种种困惑,也产生了寻求信息技术应用指导的内驱力,在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双重“内驱”下,参训的老师们在专业化、规划化、智能化的研修道路上奋力前行。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实施的有关意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的相关要求,韦教授领衔的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融合培训项目,以“整校推进”的方式实施,从训前的自我测评,到智能推课、自主选学、协商选研、校本研修、实践应用、成果评价,项目研修流程规范(见下图),研修任务贴近教学实际。新的项目实施方式,新的研修任务导向,新的平台研修功能,对于技术条件和技术能力欠佳的老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在线教学”工作,让老师们白天非常辛苦,已经身心疲惫,到了晚上22点之后,还要登录学校研修平台,按流程进行课程学习,研讨交流,开展在线教研活动,打磨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可谓是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工作和学习。

对于那些年纪较大、网络平台操作技能比较薄弱的老师,学校管理员和骨干教师经常要在远程“手把手地”指点,项目组的教务不厌其烦地给予答复,帮助解决问题。随着研修进程,项目组还分阶段有重点地给出研修关键节点的操作“路标”,引领教师前行,通过直播平台,针对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的研磨和提炼,专家给予具体的辅导,提高研修质量。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的评价是项目进程的最后环节,也是项目质量管理的“关口”,严控质量,是项目组的成果评价原则。对于不符合能力提升工程2.0应用标准的成果,都要“返工”,这个过程对相关的老师也是很严峻的考验。对于需要重新修改完善的成果,学校管理员亲自跟老师一起,根据专家的修改意见,逐一改进,直至学校管理员满意,才重新提交。

一个也不能少,就是每个参训的老师都必须完成研修任务,每个提交的信息技术应用成果都必须符合项目要求。最终,在项目截止日期之前,每一个参加培训项目的老师都合格地完成了所有的研修任务。项目实施的认真程度,在结束后的“满意度调查”数据里,参训教师给“认真”二字作了认真的诠释:满意度达到95.26%!

    抗击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韦博士率领的团队是抗击疫情中的一支劲旅,做出了贡献,并且取得骄人的业绩。他,韦教授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抗击疫情 共创美好”——作文公益大赛叙写战“疫”精神


开展教育科研课题:新派作文的研究与推广,是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的一项重点工作,该课题是获得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作为该课题实验模式的新派作文公益大赛已举办多届,曾有一百多万学生参加过本项赛事,也发现了不少写作好苗子。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地球人都投入到抗疫洪流的形势下,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新派作文创始人、大赛组委会主任、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袁刚教授强力提出,2020新派作文公益大赛以“抗击疫情 共创美好”为主题,助力抗击疫情,传扬伟大抗疫精神,传承中华文化,深化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切实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和写作水平。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作为大赛学术指导单位大力推动大赛进程各环节对主题的具体落实和体现。


本届新派作文公益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四个阶段,赛事活动从广西发轫,目前已辐射到北京、河南、湖南、广东、福建、海南、云南、贵州等省市区,当前正值初赛阶段,截止今日,已收到广西、广东、湖南等地的初赛报名人数约19万人次,预计本届参赛人数会超过30万人次。从初赛作品中不难看到,参赛选手们都能够围绕“抗击疫情共创美好”这一主题来写参赛作文,表达自己在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描写疫情无情人有情的美文,讲述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的生命至上感人故事;有歌颂同甘共苦众志成城抗疫的文章,抒写“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人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度难关的情节;也有表现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激情特写;还有普及防控知识,谈论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科普篇章。不少作者都能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抒发最真切的情感,读来深深为孩子们贴近生活的观察能力和从他们心中生发出的真善美情愫所感动。


新派作文公益大赛是鲜活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教育的课堂,是立德树人的生动一课,是学生学习抗疫精神,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教材,为学生奋发向上成人成才注入了成长和发展的坚实动力。

                   中国老教授协会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

                             20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