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老教授协会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新闻详情

1-3年级,读什么,怎么读,这些书帮孩子培养阅读中的语文素养!

发表时间:2025-04-14 10:41

一到三年级,我们要注意,不能只给孩子输入大量碎片化、不成体系逻辑的科普读物。


我们要培养的是阅读能力,是孩子通过阅读文字,在脑海中形成清晰逻辑框架的能力,而不是借助外力来获取信息。所以在选择课外读物的时候,老师们和家长们要选择能培养孩子语言能力、思维逻辑的读物。


每一期百千的共读书目都会与教材相结合,邀请当期百千领读导师针对每一本书来提炼语文要素、阅读策略、重点探讨......低年级孩子读什么,怎么读,看了导师的提炼,你就能做到心里有数啦~



一年级


“师生共读”书目(精读)

点击上方图片,带走共读书目




教材要求一年级学生能学会在阅读中“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鼓楼怪兽》这个故事的重复结构就有助于孩子们进行情节预测。比如猊多次与不同动物(鸽子、锦鲤、哈巴狗等)互动,每次都以“猊很失落,原来XX和自己这么不一样”类似的句子结束。这种重复的结构帮助孩子发现规律,预测后续情节——如“下一次遇到的朋友可能也会不同”,并引导孩子尝试理解猊的孤独源于寻找同类。


结尾处,故事通过“他们都爱鼓楼”的结论,让孩子从猊与朋友们的互动中推断出核心主题:差异与共性的平衡——朋友虽不同,但共享对鼓楼的热爱。


此外,绘本插图可能展示猊的表情变化(如从期待到失落再到欣喜),以及不同动物的特征(如鸽子的翅膀、锦鲤的鱼尾),帮助孩子结合视觉信息推断角色情绪和情节发展。


这些设计既符合低龄儿童的认知规律,又通过简单的情节递进和图文线索,潜移默化地培养“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的能力。



欧雯:“百班千人”导师,上海市静安区市西小学教师,热爱文学,热爱儿童。从事儿童语言教育十余年,曾担任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初审评委,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人培训导师。




一年级


  “名家领读”这本书(泛读)

点击上方图片,带走共读书目






01

语文要素


情感体验——体会作者从遗憾到惊喜的情感变化,学习在面对失望时积极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文本理解——根据信息做简单推断,读懂故事来自马蒂的想象。


02

阅读策略


经验共情——回忆自己经历过的“小遗憾”,通过联想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

角色扮读——书中有许多对话,可以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感受语言的生动性和画面感,增强阅读代入感。


03

重点探讨


你从哪里看出马蒂去派对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一下语文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为: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在这个故事中,对于马蒂去参加派对这件事,文字和图片都藏着细节,学生在寻找“证据”的过程中可以收获阅读的乐趣。

你还想安排哪些游乐项目给马蒂玩?

参加国王的生日派对的,还有许多大型动物,比如大象、豹子、狗熊等,除了“咆哮飞车”和“空中蹦蹦跳”,可以大开脑洞,想象其他动物可以带来怎样的游乐项目,让儿童的想象力飞起来。

你遇到过类似的“小遗憾”吗?你是如何解决的?

这本书中,贴近生活的场景中发生的不可思议的童话巧妙帮助儿童在心里构建一个安全的空间来处理现实中的困扰、压力、遗憾和失落,培养了儿童的抗挫力和强心脏。每个儿童都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让想象力帮儿童应对生活中的小遗憾。


04

期待收获


01.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能够从细节中读懂文本。

02.感受故事中丰富的想象力,学着书中的表达方式发挥自己的创意。

03.尝试用具体事例和细节记录自己的童年“小遗憾”,将阅读积累转化为写作能力。



陈婕:深圳市龙华区行知学校教师。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曾获全国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



二年级


  “师生共读”这本书(精读)

点击上方图片,带走共读书目



结合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阅读目标,《黄河滩上四季歌:春雷轰隆隆响》可运用以下阅读策略带孩子们一起玩转一本书。

1. 预测猜想:当个“故事预言家”

如:读前根据标题、插图(如春雷、燕子、尜)猜想“黄河滩的春天会发生什么故事”,激发兴趣。

2. 提问互动:变身“好奇小侦探”

如:读到奶奶拴红线时,立刻变身“问题小喇叭”:“红线是魔法还是胶水?谎花会偷偷哭吗?”边读边从文本中找答案,写成“秘密纸条”。

3. 图文结合:学当插画“解说员”

观察书中插图(如幸子圈村的房子、转动的彩虹尜),对比文字描述,理解场景和人物动作。

4. 复述体验:演一场“黄河滩小剧场”

如:读完书,选一段最搞笑的情节(比如谷雨摔个屁股墩儿),用拖鞋当鞭子、扫帚当夯锤,演给全家人看。



刘双双:“百班千人”导师,中学高级教师,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市优秀教师。入围2019“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




二年级


  “名家领读”这本书(泛读)

点击上方图片,带走共读书目




在诗性童言中生长——《风是一个淘气鬼》里的语文素养培育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二年级学段要求,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聚焦“语言感受与积累”“思维发展与创造”“审美体验与表达”三大核心。

王宜振的《风是一个淘气鬼》以灵动的诗性语言与鲜活的自然意象,为低年级学生搭建了观察世界、习得语言、发展思维的优质平台,其语文要素的渗透与阅读策略的运用,恰与新课标理念深度契合。


一、语文要素的具象化呈现:在诗行中习得语言密码


1. 生动的语言表达与修辞感知

书中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风是一个淘气鬼,他把爸爸的帽子摘走了”“风是一个淘气鬼,他大摇大摆地走进村庄,像一头小小的牛犊乱冲乱撞”,将抽象的自然现象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场景。这与新课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要求相呼应,教师可引导学生圈画“摘下”“打翻”“逃走”等动词,通过动作模仿、表情朗读感受语言的动态美;对比“春风像妈妈的手”“冬风像小刀子”等比喻句,体会不同季节风的特点,积累“ABB式”“比喻句”等语言范式。

2. 画面感与想象力的双重滋养

“风伸出无形的小手,胳肢得小树叶大笑不止……”“风刮落了窗台的花盆,逗得小院里鸡飞狗叫”等诗句具有强烈的镜头感,符合二年级“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的目标。教学中可利用“图文对照法”,让学生观察图画中风的动态,用“风在____,把____变成____”的句式进行仿说,将诗歌语言转化为个性化表达,实现“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闭环。

3. 自然意象与文化基因的启蒙

通过对比阅读李峤《风》与书中诗句,学生能发现古今诗人对风的共同观察,初步感知“借物抒情”的文学传统,为传统文化启蒙埋下种子。


二、阅读策略的适切性运用:在游戏中建构阅读路径


1. 情境化阅读:化身“风的小侦探”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可设计“寻找风的脚印”任务:让学生在书中圈画风的“淘气行为”在生活中观察“风吹动红旗”“树叶摇晃”等现象,填写“风的淘气清单”。这种“文本—生活”的联结策略,既落实“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要求,又培养观察能力与信息提取能力。

2. 创造性阅读:玩转“风的魔法工坊”

结合“想象”这一核心素养,开展“风的拟人化创作”活动:模仿“风是____,____”的句式,让学生为不同场景的风设计“身份”(如“风是快递员,给蒲公英送去远方的信”);或用彩纸制作“风的情绪卡片”,通过绘画表现“温柔的风”(春风拂脸)与“暴躁的风”(狂风呼啸),在多元表达中深化对语言的理解。

3. 诵读指导:在韵律中感受诗性之美

利用诗歌的押韵特点,通过拍手读、配乐读、角色对话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节奏韵律。重点指导“重音”“停连”,如“风是一个/淘气鬼——”拉长尾音表现调皮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落实“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


三、阅读收获的多元生长:在童心中播撒诗意种子


1. 语言能力的进阶:从“感受”到“创造”

学生在模仿“风把____变成____”的句式中,自然习得“事物+动作+联想”的表达模型,如写出“风把云朵变成小绵羊,在天空中散步”,实现从“积累语言”到“运用语言”的跨越。

2. 思维与审美的共生:用诗意眼光看世界

通过梳理“风的淘气地图”,学生学会用“多维度观察法”发现平凡事物的趣味,如“风在楼梯间吹口哨”“在窗台偷喝我的奶茶”,这种“万物有灵”的思维方式,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审美创造”能力的萌芽。

3. 情感与价值观的浸润:在自然中寻找伙伴

当学生读到“风是一个淘气鬼,他把妈妈晾在绳子上的裙子穿走了,风穿在身上,在田野上跳舞,引来豆地里的蝈蝈,一起为他伴唱”时,会自然建立与自然的情感联结,懂得“风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童年的玩伴”。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好奇,正是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隐性收获。


《风是一个淘气鬼》的阅读价值,在于它为二年级学生提供了一座连接“语言学习”与“生命体验”的桥梁。当孩子们跟着风的脚步观察、想象、表达,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生动的词句,更是用诗意拥抱世界的能力——这,正是语文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乐珺:“百班千人”助理导师,湖北荆楚网“印象教师”、楚才小记者站指导教师、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区优秀青年、区“教坛新秀”。




三年级


  “师生共读”这本书(精读)

点击上方图片,带走共读书目



从阅读到表达:《我是克里克,克里克就是我》共读助力,语文要素落地的三重设想


《我是克里克,克里克就是我》作为一部契合三年级学段认知特点的童话作品,凭借其明晰的叙事框架、鲜活的人物塑造及富有童趣的情节设计,不仅能够充分满足儿童阅读审美期待,更可作为实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目标的优质资源。该文本在培养学生概括文意、叙事复述与想象创作等语文关键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价值,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结构化阅读:发展语意提取与概括能力‌

针对三年级下册“了解文章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一语文要素,本书通过章节标题与内容的强关联,为小读者提供了典型范本。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聚焦核心段落,通过“标题预测——内容验证——关键词圈画”的三阶策略,掌握“定位关键词句——提炼支撑性细节——自主概括文意”的阅读路径,系统提升学生的语意提取和概括能力。


二、阶梯式复述:促进语言内化与表达迁移‌

本书清晰的故事结构和丰富的章节故事,成为了落实“详细复述”这一语文要素的优质素材。整书共读过程中,可利用“事件卡”等可视化工具,在“读前预测——读中表格梳理——读后角色扮演复现”的渐进策略中,促进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个性化表达,不断提升复述能力。


三、创意性写作:激活想象思维与故事建构‌

作品浓郁的幻想特质与开放式叙事,为落实“展开想象创编童话”的习作要求提供思维引擎。教师可设计如‌补白续写、‌要素重组、‌原型创生等梯度任务,有效贯通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培养学生的写作力。



祝蕾:“百班千人”导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区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三年级


  “名家领读”这本书(泛读)

点击上方图片,带走共读书目




主题:勇敢与坚韧,生命最亮丽的底色

语文要素:读懂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选书理由:

1.故事中主人公是平凡生活中的微小事物。故事整体上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但照样是一个有深度和力度的故事。作者用清浅的文字描绘出动人的情感,开凿出故事的光芒,牵引着读者的阅读感官。

2.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童话故事。这条小鱼一次次勇敢地面临绝境、又一次次勇敢地突破局限,最后创造生命的奇迹,给予小读者们有关成长与生命的真正含义。

阅读期待:

走进故事,感受想象的神奇,收获写作小妙招。

关联自己,感悟生命的意义,得到成长的启示。



贺蒋南:“百班千人”助理导师,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白山市第三中学小学部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从教23年,曾获区语文“教学能手”。




立即扫码,锁定名额↓



66期班级共读已开启,扫码即可报名:


教师带班、教师个人


学生个人

(无班级带领的学生)


机构报名请添加

百千公益专员微信

报名时间:2025年3月31日-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