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老教授协会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新闻详情

@语文教师,命题比赛做到这三点,助你在众多参赛选手中突出重围

发表时间:2025-04-14 10:37作者:郭凤




一学期一次的区命题比赛又开始了,很遗憾这次不能跟伙伴们并肩作战,希望通过文字梳理能给参赛选手们一些启发。
命题比赛,我参加过一次(获区一等奖第一名),指导过两届(6位老师参赛,5位一等奖,其中3位一等奖第一名,1人二等奖)。对于这项比赛不敢说有经验,但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今天,我想以一个参赛者和指导者的身份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现在的考试命题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走向“素养立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内容里的课程目标、学业质量以及评价建议等,告诉我们:
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倡导设计基于情境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
因此,我们在命题时,要坚持素养立意原则,做到无价值不命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命题;无任务不命题。
如何做好命题比赛,让自己在比赛中突出重围呢?我想从三个方面跟大家分享我的做法。

01


准备上——发出灵魂三问

                                                                                                                                                             




既然是一项比赛,作为参赛者,我们可以赛前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参加此项比赛有什么优势?
这里所说的优势可以从几方面来思考,一方面是个人能力的优势,即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另一方面是资源的优势,我有没有相关老师可以传授经验?有没有相关资料可以学习?我可以怎么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即命题准备要有方向性。
2.评委凭什么给我的命题试卷打高分呢?
试卷命题比赛,评委手里收到一大堆资料,在评比时如何让评委眼前一亮给你打高分呢?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重要一点。即命题准备要有独特性。
3.比赛前我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准备呢?
命题比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准备的时间充裕,如果你没有前面说到的一些优势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在赛前下功夫。比如我们提前熟悉课本、教参、课程标准、搜集资料等,有条理地、全面地规划你的准备工作。即命题准备要有系统性。
当我们对自己进行“灵魂三问”后,接下来我要送给所有参赛选手一句话:“既然决定去做,就要全力以赴。”
如何全力以赴?“三个意识”助您在准备中成长。
1.研究意识。我一直把比赛当作一次成长的机会,参加比赛,即使不获奖也要有成长。如何让自己在比赛中获得成长呢?那就是在备赛中,我们要去学习研究:
研究比赛文件:比赛要求一定要反复通读,最好打印出来划重点。从比赛内容到格式要求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研究各种试卷:这就需要我们搜集大量资料。
(1)可以搜集以往获奖试题。这个渠道可以很多,比如小红书、公众号、学科网、知网等,一些论文命题思路,本校学科组的资料等,一切可以给你参考的试题都可以拿来看看,这样你也可以大概定一下板块和格式,参考别人的模板。
(2)可以搜集教育前沿省的试题。这一步并不是要复制别人的题而是寻找灵感看有没有命题形式上的创新。我比较喜欢参考江浙北上广福等地区的试题(个人感觉较新)。
研究语文书:我们首先要熟悉自己命制年级的语文书。语文书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包括课文、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生字词表、词语表等,细到书上的阅读链接、资料袋出自何处都要清楚。而且我们要在熟悉内容的时候一边勾画哪些可以作为考点内容呈现。
研究教参:看每个单元前面部分的单元解读,保证我们命题时内容不跑偏。
研究课标:课程标准是方向,是引领,我们只有抓住命题的牛鼻子,才能不犯原则性错误。
2.专注意识。法国作家布封说:“天才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和专注的努力。”既然这段时间在准备这项比赛,我们要学会聚焦,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这件事上,不要同时参加几项比赛或者接太多任务。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聚焦才能把一件事干漂亮,干彻底。
3.打磨意识。没有一项比赛是可以轻松获奖的。因此,我们在出完试卷后要做好反复修改打磨的准备,用工匠态度去追求精益求精。通俗地说:改到无能能力,感动自己。我想只有这样,不管结果如何,我们才能不留遗憾。

02


技巧上——坚持五个原则

                                                                                                                                                             
命题必须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体现新一轮课程理念,切合小学教学实际、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强调能力立意、应用立意,增强合作性、探究性,注重综合性、创新性,体现时代性。
因此,我们在命题时要坚持体现以下五个原则。
1.原创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试题的独立性,其核心在于素材开发的自主性、情境设计的不可复制性、考查方式的去模板化。命题比赛切记将一张试卷复制粘贴,这样的试卷会被一票否决的。
试题既要成为规避机械训练的防火墙,更要成为教师基于学情创新研发的个性作品,使每道题目都烙印着教育者独特的文化视角与育人匠心。
2.探究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试题的启发性,其关键在于问题设计的开放性、任务驱动的实践性、思维过程的可见性以及能力提升的阶梯性。
如:五年级上册一张命题卷考察整本书阅读时,紧贴书中民间故事内容,进行了开放式的考察,答案不唯一。
试题既要成为检验学习成果的标尺,更要成为培养新时代“会思考、敢提问、能探究”型人才的孵化器。
3.时代性原则:试卷选题要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其核心在于内容选择的前沿性、素材来源的时效性、情境创设的现实关联性以及价值观引导的适切性。真正做到贴近学生生活。
如去年夏天的巴黎奥运是大家关注的事,我们可以从报刊、杂志、网上选取素材进行考试。
这样的试题既成为折射时代精神的棱镜,又成为帮助学生理解自身时代责任的桥梁,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新时代少年。
4.创新性原则:命题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因此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新颖性,而试题的新颖性则主要反映在形式的创新、取材的新颖性、创设情境的新颖性和灵活性、考查知识、能力角度的独到性等方面。
形式的新颖性:一张试卷如果密密麻麻都是文字,从视觉上给人疲劳感。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文字、图片、漫画、表格、地图等形式组合,图文并茂的呈现。
如:
(排版形式上变化)
(图文并茂呈现)
(表格式梳理)
创设情境的新颖性:
一份好的试卷,应该是展现思想、情感和文化的场。新课标指出:“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
我们可以采用整体规划策略,将单元人文主题、生活场景或社会热点整合为结构化情境链。其实情境的选择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如一次读书会、摘星打卡计划、游园活动、文明传讲人等等,这些都是好的且真实的情境。
但是如何做到与众不同?我想请大家比较下面两份试卷的情境创设。
试卷1:情境创设:生活处处皆美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行一次“寻美”之旅吧!
任务一:阅读中发现美。
任务二:生活中感受美。
任务三:行走间欣赏美。
任务四:文字中表达美。
试卷2情境创设:温州某校将举办“家乡风物展”,同学们围绕这个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邀你参与。
任务一:赏家乡风物(所出试题例举的景点都是温州的)
任务二:读家乡文化(阅读题所选取的故事也是与温州有关)
任务三:写家乡情思(写作依旧围绕温州的景、物、事展开)
同样是创设情境,两份试卷放到你面前,作为评委你会欣赏谁的命题呢?我想答案不言而喻,第二份试卷胜出。这种“家乡风物展”的设计,既落实学科素养要求,又实现了地方教育品牌与课改理念的有机融合,使考试过程成为认知家乡文化的精神漫游。
因此,我们在情境创设上可以通过裁剪-嫁接-融合,打造一张属于本土特色的命题卷,这样的试卷肯定是独特而兼具创新的。
5.综合性原则:综合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整合效能,其核心在于知识网络的建构性、能力考查的贯通性、情境任务的复合性以及素养培育的共生性。
如在积累与运用上的综合性,我们可以整合本学期所学的经典古诗文,通过串联的方式综合考察文化积累。
如在阅读理解上的综合性,我们可以采用跨学科的形式呈现。
如我在五年级上册选的一道非连续文本题《蝉》包括四则材料:材料一为说明文中的蝉;材料二为蝉的科学成长图;材料三为生活中的蝉;材料四为诗歌中的蝉。内容上从语文(说明文、诗歌中的蝉)到科学(蝉的成长图)到医学(蝉的药用价值)上的整合。
总之,试题既要成为检验知识关联的网格,更要成为统整语言运用、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等素养的载体,引导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实现从单一技能到综合素养的跃升。

03


细节上——彰显你的用心

                                                                                                                                                             
试卷命题需注重细节打磨,尽显用心之处。确保内容严谨无误,表达清晰流畅,材料规范贴切。同时,版面设计要合理,标题概括要精炼,答案细目要完备。处处体现命题者的细致与周到,让试卷成为展现匠心之作。
1.内容上,科学严谨。
在试卷命题内容上,必须秉持科学严谨的原则,确保试题的高质量。具体要求如下:
知识内容准确无误:编制试题时,应确保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准确无误,避免任何科学性错误。
表达清晰准确:题目的意思表达必须清晰准确,无歧义,确保考生能够准确理解题意。
材料运用正确规范: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正确规范,符合学科要求,且与实际教学内容相契合。
答案设置科学合理:答案的设置应科学合理,既符合知识逻辑,又能有效区分考生的水平。
避免重复与错误:试题应避免内容重复,且在出题后需进行反复检查,确保无知识性、政治性、错别字等错误。建议将试题打印出来,分发给包括自己在内的三位老师进行试做和审核,以杜绝任何一票否决的错误出现。
2.文字上,简洁凝练。
试题材料最首要的要求是简洁精炼:能用一句话表达的不用两句话,能用一幅图呈现的就不用两幅图,去掉无效文字和标点符号,尽可能让试题上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对回答起实际作用,严格控制材料的文字量。要严格按照卷面要求出题,不能超出版面,给印刷和排版造成困难。否则再好的题目,需要评委重新排版也不会给你高分的。
3.标题上,概括明了。
每道题用小标题概括,快速抓人眼球,让评委和考生一眼就能明了题目主旨。如下图:
4.配备上,完整齐全。
配备答案和细目表,让试卷完整呈现,方便评委评审参考。
一篇文章不足以将命题比赛的精髓全部说清楚、道明白。命题是一个极度艰辛的过程,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刻苦钻研的过程,是一个努力学习的过程。
我们只有立足语文课程目标,聚焦课程核心素养;立足单元语文要素,突出综合能力培养;立足当今时代背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这样真真切切的通过课内之所学去解决课外问题,那么我们的命题就是成功的。


66期班级共读已开启,扫码即可报名:


教师带班、教师个人


学生个人

(无班级带领的学生)


机构报名请添加

百千公益专员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