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期4-6年级共读书目涵盖了许多重要的语文要素,其中包括文字的表达技巧、情节的发展、人物塑造等。针对4-6年级段的学生,可以采用相应的阅读策略来引导共读,比如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故事情节来深入探讨人物性格......
4-6年级如何落实语文要素?百千导师团为老师们提供实用的参考方案,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如果你是真的 逃跑熊的故事》
[意]葆拉·马斯特罗科拉 著
赵文伟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如果你是真的 逃跑熊的故事》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双向奔赴的友谊传奇。米尔科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他的梦想是要一只熊,要了很多年,父母终于给他带回来一只玩具熊。米尔科因为只获得了一只玩具熊而大失所望,不过,他还是尝试着把玩具熊当做真熊。只是,真与假之间隔着一片海,他越喜欢自己的熊朋友,就越遗憾它是假的。
“百班千人”导师,成都市骨干教师、“国培计划”授课教师,区学科带头人,曾获四川省小学语文优质课展评一等奖、四川省智慧课堂赛课小学组特等奖、成都市青年教师赛课特等奖等奖项。
四年级八单元以“中外经典童话”为主题,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要求相比,此次共读,我们不仅要感受意大利作家葆拉·马斯特罗科拉笔下童话的丰富想象,还要去细细体会书中熊、米尔科等一系列人物形象。
1.小说里,熊的逃亡之旅都遇到了哪些人,哪些事?这些人和事有什么意义?
2. 如果你是熊,希望由“毛绒熊”变成“真熊”吗?如果你是米尔科,希望好朋友由“毛绒熊”变成“真熊”吗?
3. 如何理解“我从未熄灭心中的那盏灯”?那盏灯指的是什么?
1.从单篇阅读到整书阅读,交流在读的童话。感受奇妙想象时,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体味生命中的“真善美”,积蓄“成长”的力量。
2.童话故事属于想象力的世界,却又用其特有的方式延展进入我们的生活。愿同学们明白真正的友谊永远动人,甚至是一种信仰,让人拥有方向,足以蕴藉一生。
3. 学习换位思考,关注身边那些不是人类的,不能言语的“朋友们”。
《我的植物朋友》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生态科普散文。作者用轻松幽默的笔调为读者讲述了人类生活中常见的如凤仙花、竹子、苹果、荷花、向日葵等植物的生活习性、繁衍方式、生存智慧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旨在引导孩子关注身边的草木,感悟自然的神奇,引起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百班千人”助理导师,佳木斯市“361”工程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佳木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培计划省级专家库专家,《中国教育报》追光讲师,全国“停课不停学"公益课专家讲师。
四年级统编教材中的多项语文要素,可以在本书共读过程中得到夯实。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让阅读更深刻;阅读时,用批注的方法,关注不同植物的关键信息,把握不同植物的特点;阅读时,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结生活,增强感受,丰富阅读经验。
如何透过故事,感悟大自然的智慧与传奇?
怎样从读到的内容想开去,关注身边的草木,触发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读了这本生态科普散文,你对植物的生活习性、生存智慧有哪些新的认识?
期待老师们在带班共读过程中,提高用科普散文滋养学生成长的魔力。期待学生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细腻、优美、轻松的笔法,感悟植物生命传奇,成为大自然的观察者、倾听者和记录者。
本书一经出版就荣获2023年英国文学协会儿童图书奖(由老师投票选出),2023年儿童图书联合体儿童图书奖(由儿童投票选出),《泰晤士报》年度儿童图书,并入围2023年卡内基奖短名单。
这是一本能够深深引发小读者共情的书。作者以不加修饰的儿童语言,从两个不同的角度,交叉讲述了两个少年面对家庭新环境从抗拒、恐惧、愤怒,到打开心扉、接受新生活的心理成长过程。小读者可以从中照见自己,看到生活的复杂性和种种挑战,提高共情力和理解生活的能力,学会信任和接纳,走出自我世界。当我们心底最大的恐惧被发现,也许反而能够互相理解、同情,甚至相互依靠。
“百班千人”导师,正高级教师,省教坛新星,市学科带头人,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生实践导师,国培计划授课专家。
阅读这本书可以和五年级本册教材的“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的语文要素呼应。我们可以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反过来,同样可以从人物内心活动的真实表达中理解人物外化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这是很棒的提高共情力和理解力的过程,小读者会把阅读时的收获和体验一一地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因此,阅读的过程也是小读者不断成长的过程。
(1)在故事的结尾,佐菲亚说:“汤姆,你是我认识的人里最勇敢的一个。”你赞同佐菲亚的观点吗?汤姆的爸爸和汤姆以前的同学为什么一直说他是个胆小鬼?
(2)你怎么看待“马雷克和汤姆、佐菲亚一起造船”这件事?
(3)你认为家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如果有机会让你选择故事中的某个角色成为你的家人,你最想选择谁?最不愿意选择谁?
老师:我们每天面对不同的小孩,很多时候想当然地从他们的言行中推测他们内心的想法,或者轻易地对一个孩子下结论:“你胆子真小。”“你上课不认真听。”也许,我们需要了解每一个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不要轻易下结论。像故事里的爸爸一样,给他们一个诸如“造船”这样的项目,增进他们彼此了解、相互协调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理解他人。
学生:每一个人都会遭遇困境,你也不例外。每一个人都在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中感受幸福。这本书里真实地袒露了汤姆和佐菲亚的内心世界,有一些想法也许同样出现在你们的脑海里,看见它,直面它,勇敢地展现真实的自己,你会成长为一个更自在更幸福的人。你还可以像故事里的佐菲亚和汤姆一样拥有一项属于自己的爱好,折纸、游泳、跑步、做手工……当你心情低谷的时候,这些爱好将会伴随你从困境中走出来。另外,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可以随时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与书中人物产生共情。
本期共读的《青色风筝飞走了》是一本儿童小说集,描写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的童年生活。童年并不只是充满了美好和快乐,也伴随着心酸和痛苦。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孩子悄悄成长着。那些无法言说的感受和隐秘的内心,通过作家的笔触,让我们看见,也会让每一个读者去反思。
“百班千人”导师,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第二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广东省阅读推广人。
本期共读可以结合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来阅读。在阅读中,我们要去感悟书中每一个故事所表达的情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去体会小主人公波涛汹涌的内心。
在阅读这本儿童小说集时,可以用上提高阅读速度的策略,先用快速阅读了解每一个故事的大概内容,然后再去细细品味作家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在班级读书会上,可以借助这本书的故事内容,和学生探讨如何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如何面对童年的挫折,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考验,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还可以借助这本书的写作技法,和学生探讨如何借助具体的事例去描写一个人物,如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刻画,将人物描写丰满。
在本期共读中,学生可以通过这本儿童小说集学习作家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成为一个写作高手;可以通过小说中每一个小主人公的成长,去关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去面对自己所遇到的人和事,成为一个明亮而温暖的人。
老师可以通过这本儿童小说集体察到儿童细腻的内心世界;在阅读中,也许会不断反省我们自身在面对一些特别的学生时的言行,让自己成为那些孩子心中的一束光,照亮他们。
点击以下链接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