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城区的科学教育怎样开展?来看静安和长宁怎样做发表时间:2024-06-08 18:09来源:第一教育 静安和长宁都地处上海的中心城区,在科学教育的开展上有哪些相通的做法,又有哪些带有区域性特征的实践? 6月4日,静安区教育局局长邱中宁、长宁区教育局副局长张闽做客2024第二十一届上海教育博览会教育大直播,共话区域科学教育发展。 直播间还邀请了静安区和田路小学校长张军瑾、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冯景华、静安区和田路小学五年级学生陆誉嘉以及长宁区天山二中物理老师倪晓婷、长宁区娄山中学六年级学生王泽宁共同参与。 静安和长宁是上海的中心城区,开展科学教育怎样利用区域优势? 静安区教育局局长邱中宁表示,教育在于保护小朋友的好奇心,将它转化成兴趣,逐渐成长为志趣、志向,以及未来实现无限可能,而科创教育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静安的科创课程以一体两翼的方式进行设计。 静安区教育局局长邱中宁 一体是以发挥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主阵地为引领。这次静安参加上海教博会的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民办彭浦实验小学等校都有各自非常鲜明的课堂教育特色,这些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水平、软硬件情况,开发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的科创课程。 两翼的一翼是指校外机构。静安整体区域比较狭长,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分为南北两部,中间有静安区少年宫,这些校外机构给孩子提供多样化课程,近两年注册学生总数已经超过2万。同时也建立了多个科创校外基地,带动周围学校,将科学教育扎实推进。 另外一翼是静安区教育学院的数理学院,这也是静安的独创。数理学院去年9月开启,首期对自愿报名的59位高中生进行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高层次线上、线下培训,再支持感兴趣的部分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研究,目前这批学生已经完成了第一期的学习,反响非常好。 长宁区教育局副局长张闽表示,长宁以建设质量一流的活力教育为目标。活力教育是充满生命力的教育,顺天性而教,循规律而育,激发师生生命潜能,实现师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心城区虽然做科创的区域小,仍旧可以在“小”上做好文章,“长宁区的一些学校利用小实验室和实验器具,在比较小的空间中,引入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在小实验室中仍旧可以得出宏观的结论。” 长宁区同时发挥芯片教育的优势,依托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科研和产业优势,建设了长宁区青少年“微芯”科学教育实验室,开设芯片科学课程,主题从材料到工艺,再到应用,贯穿芯片设计制造全产业链,让学生从踏进实验室的第一步起,就能真实体验芯片研究的全过程。 长宁区教育局副局长张闽 在大直播中,娄山中学学生王泽宁也展示了“小”的神奇,他带来一张图片,通过自己用编程制作的昆虫世界微信小程序,扫一扫二维码就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小程序的缘起,则是由于该学校除了日常扎实的科学课,还有很多拓展课和社团课,也为孩子们进行科学学习进行助力。王泽宁同学因为参加了王荣老师的“博物馆中的昆虫记&未来策展人”社团,进而自己用编程制作了昆虫世界的微信小程序。 张闽表示,未来长宁在为学生营造科学氛围方面将继续展开探索:一是夯实基础,科学课上教好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二是提供平台,以科技赛事为契机,培育区域青少年创新人才;三是扩展赛道,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科学教育赋能。长宁是上海市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首创整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模式,在科学教育这块,注重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数据驱动课堂变革,激发科学教育活力。 2019年,以科创梦之家为基地,静安青少年科学实验卫星“静安梦想星”项目启动,计划在2026年发射升空一颗由静安青少年自主研发、设计的科学实验卫星。而在带领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冯景华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我带着孩子们进行了一项卫星的无线电多个频率的实验,但做了几次对比实验后,学生发现实验计算的数据跟理论推算的是有差异的,而且这个差异难以消除,大家认为它不是误差。”修改实验数据还是查找原因?冯景华鼓励学生开展真实的科学探究,“最终,有一位同学发现,参考文献单中有一项数据被遗漏了,补上后所有的数据正好能够匹配。我相信这样的研究过程,对于这些学生科学观、世界观的树立会起到非常大的影响,老师也把这样的精神传递给学生。” 科学创新同样影响着另外一批孩子,邱中宁说,“在静安区的市西高中曾经有这样几个学生,他们进入高中后对科创实验非常有兴趣,经常在学校的创新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开展探索研究。曾经有一次家长们晚上十点钟到学校送被子送食品,对孩子们的学习表示支持。这些学生在实验室里收获了成长,最终都考入了理想的学校。”在邱中宁看来,孩子们投身科创实践,对他们的未来成长是大有裨益,大有帮助的。 长宁区教育局副局长张闽表示,现在给孩子讲创新、创造时,可以这样理解:汉字“创”由“仓”和“刀”两部分组成,“仓”表示与仓库或储存有关的意思,仓库是存放物品的地方,象征着积累和储存,“刀”表示与刀剑或切割有关的意思,刀剑是锋利的武器,象征着力量和破坏,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创”,也传达了打破旧有限制、开辟新局面的积极意义。 “在日常的这个学习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提醒我写字姿势不太正确,我就想到是否能把这个工作交给这个台灯。我用超声波测距来探测我与台灯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醒我写字姿势是否正确。”静安区和田路小学学生陆誉嘉在直播中也介绍了她的小发明。 而帮助陆誉嘉制做出这样小发明的,正是和田路小学的“创造十二技法”,“我们的创造技法中有一个叫‘联一联’,我就是通过蝙蝠能够利用超声波避开障碍物,联想到可以利用超声波来探测距离的。”陆誉嘉说。 和田路小学校长张军瑾表示,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以启蒙为主,除了教授学生创造的技法,学校也为学生尽可能地打造学习空间,建设“创造学院”,提供情境式、体验式、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学校在校园就明白科学无处不在、随处发生,引导他们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天山二中的倪晓婷已经在物理教师岗位上工作了10年,在她看来,日常学科教学是落实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素养的主阵地,物理课程的内容既有趣味性又富有挑战性,物理教学注重实验和实践,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观察和思考。 “我之前开展过一堂机械效率的物理课,用图片给学生展示起重机提升重物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且思考为什么这个起重机需要两个滑轮。这样的课堂更加情境化,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能将科学教育的价值体现到生活实际中。”倪晓婷表示,和之前的课堂教学不同,现在的数字化平台层出不穷,如何使用好数字化平台,能够赋能物理课堂教学是老师需要研究的课题,“在物理课堂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借助数字化平台实时收集学生的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过程,展现学生思维,在课上,我会根据实时收取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教学策略的调整,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切的学习支架。” 张闽表示,日常学科教学是落实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素养的主阵地。科学课程的内容应既有趣味又富有挑战性,注重实践和实验,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观察和思考。长宁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系统设计了贯通四个学段的学生学习方式——幼儿阶段聚焦“启蒙学习”、小学阶段聚焦“激趣学习”、初中阶段聚焦“有效学习”、高中阶段聚焦“综合学习”,一步步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文章分类:
科技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