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鸣,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生致力于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出版专著《唐宋诗词难点解读》《<论语>新说》《让学生获得语文智慧——王俊鸣语文教学思想及实践》《语文教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唐诗通解100首》等。主编《请你一起学作文》(四册),担任人教社实验教材《写作与说话》主要执笔者。论“口才”
——说话训练研究之一
北京 王俊鸣
我们认为,口才的构成应分为语德和语能两个侧面。语德,是指一个人在说话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修养道德;语能,是指一个人使用口语的技能技巧。二者相辅相成,合而为“口才”。只有“语能”而乏“语德”,不能算是“才”。老王卖瓜式的语能,巧嘴媒婆式的语能,都是我们不需要的。(一)谦敬。要谦敬,要敬重听话的人和交谈对象。在说话的时候,时刻不要忘记,听我们讲话、跟我们交谈的人跟我们是完全平等的,即使他们刚刚犯了错误也一样。他们的存在,他们的人格,他们的意见,都应得到尊重。当年肖伯纳访问苏联,在街头遇到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就跟她玩了很久。分别时肖伯纳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耍的是世界有名的肖伯纳。”小姑娘未加思索,就模仿着肖伯纳的口吻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耍的是苏联姑娘 xx 。”肖伯纳由此得到一个教训,一个人无论有多大成就,他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虚。张海迪有一次给劳动教养的女少年犯讲话,把她们称为自己的“姐妹”,劝导她们“好好劳动,好好改”,非常小心地避开了“劳动改造”这样有可能刺激对方自尊心的字眼。(1)说话武断,爱绝对的肯定或绝对的否定,爱用“无可置疑”“不容商量”的口吻,不尊重事实,也不尊重他人。(2)有优越感,居高临下,甚至自我吹嘘,很有点相声《百吹图》所描绘的样子。这种人不尊重自己的人格,也不尊重别人的人格。(3)好斗,“腰里揣着一副牌,谁来跟谁来”,甚至抬死杠,死不回头,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意见。(4)以“我”为中心,好唱主角,几个人在一起,他把大部甚至全部时间都垄断过去,根本不尊重他人的存在。(二)真诚。要讲真话,动真情。不做作,不虚伪,不言不由衷。《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进贾府。黛玉一进房门,就“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结果使得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王熙凤出场之后,又是夸黛玉“标致”,又是寒暄关照,话说了许多,但曹雪芹却一句都没写黛玉的反应,这和贾母话语的效果形成鲜明对照,原因就是王熙凤机诈有余,真诚不足,所以不但不能使人感动,还会引起某种隔阂感甚至反感。相反,美国第十六届总统林肯,就以“诚实”著称。有一次他在竞选演说中这样说:“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个妻子和一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租有一个办公室,室内有桌子一张,椅子三把,墙角还有大书架一个,架子上的书值得每人一读。我本人又穷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他被选民称为“诚实的林肯”,这是他战胜对手的重要原因。有时候,必须说“假话”,但话可以假,而情必须真。相声《假话真情》就很好地表现了这种情况。此外,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要用一些“借口”。孙犁小说《荷花淀》中写几个妇女急着去探望刚刚离开的丈夫,但谁也不肯承认自己是“思念”,是“舍不得”,而各个找出自己的“借口”,而从这“借口”中,我们正可以体会到她们羞涩、急切、朴实的情感。有一对小夫妻请客人吃饭,妻子把鱼做得非常难吃,丈夫尝过后,立即把鱼端到自己面前,抱歉地对客人说:“对不起,我是个偏食的人,特别爱吃鱼,这盘鱼我包了。”这就使妻子避免了难堪,真可谓“假话真情”了。(三)宽容。这是指自己受到冒犯时应有的语德,生活中常有“一言不合”就大吵一顿甚至拳脚相加之事。如果冲突双方有一方持宽容的态度,就不会如此。有这样一件事,一个男青年无意间踩了一个时髦姑娘的皮鞋,产生了下面的对话:您放心,我不会故意去踩人家的鞋,更不会去踩一个漂亮姑娘的鞋。说着,姑娘就笑了,一场冲突就平息了。女青年可谓唇枪舌剑,在对方道歉后仍不肯原谅;而男青年则言语谦恭,不急不怒,在受到侮辱时还能称赞对方“漂亮”,这就把矛盾化解了。如果男青年也发挥自己的“进攻力”,必然又一顿恶斗。(四)文明。这是指必须要进行“反击”时的语德。生活中的矛盾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时候,必须要反唇相讥。而这时最容易出的毛病就是言语粗野,甚至辱骂祖宗八代。这时候最需要的语德就是“文明”。一位药剂师走进一家书店,问书店老板:“这本书有趣吗?”老板回答说:“不知道,没读过。”药剂师于是不满,责问道:“你怎么能卖自己都没读过的书呢?”这种责问显然没有道理。很容易使人生气。但书店老板只是轻轻说了一句:“难道你能把你药房里的药都尝一遍吗?”这是一种反驳,但决不致引起争斗,因为老板说话在理,用语文明,语气也平和。有一次基辛格来我国访问,对周总理说:“我发现你们中国人走路都喜欢躬着背,而我们美国人走路都是挺着胸的,这是为什么?”基话语调不侃不敬,但也算不上很恶毒。这时如不“反击”则是受辱,而如果反击不当又会影响国家关系。周总理的回答是:“这个好理解。我们中国人在走上坡路,当然是躬着背的;你们美国人在走下坡路,当然是挺着胸的。”说完哈哈一笑。适当“防卫”而不失语德,这表明了周总理的智慧和修养。(五)惜时。鲁迅说,耗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图财害命。所以,我们把珍惜听话人和谈话对象的时间做为一种语德提出来。生活中用空话、套话、闲话、废话等等耗费别人时间的人太多了,这几乎成了一种社会公害。毛泽东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反对党八股”,反对“下车伊始,哇啦哇啦”,但时下的讲台上,会议桌上,到处可以听到“党八股”,到处可以听到“哇啦哇啦”。还有一些人,自已闲暇无事,也不管他人是否有时间、有兴趣,只管去胡侃。这都是有违道德的,我们管它叫有违“语德”。⑴ 语音,要求发音正确,吐字清楚,圆润悦耳。同时还有一个音量的问题,在公众场合,讲话要声音洪亮,使在场的人都听得清楚。而在日常对话场合,又要避免高声大气,要掌握小声发音法,徐声发音法,使音量符合言语场景和表情达意的需要。只要考虑一下学生乃至周围人群的说话情景,我们就会感到,缺乏这种语能的人不是个别的。⑵ 语调,能运用语音的停续、轻重、升降等等的变化来表情达意。停顿不仅要知道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的概念,更要在实践中掌握语流中间隙停顿的规律。比如,领属性停顿:“他/当过营业员,在报社干过记者,还做过电工。”呼应性停:“现在播送/中央气象台今天早晨六点发布的天气预报。”并列性停顿:“过去/我们没有被困难吓倒,现在/我们也不会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强调性停顿:“自古被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区分性停顿:“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了冠军。”情绪转换性停顿:“满以为可以看到辉煌的日出,/却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回味性停顿:“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等等。 重音,一般都讲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感情重音三种。有人认为这种“静态的分类描写”不尽合理,而把重音分布的情况归纳为以下三大类:一是语义重音,包括并列性重音(“古时候有一个人,一手拿着矛,一手拿着盾,在街上叫卖”),对比重音(“旧社人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呼应性重音(“他是谁呢?他就是我的老师——大谦”),递进性重音(“是井冈山点起的火种,蔓延成燎原大火,烧到瑞金,烧到延安,烧到北京,最终烧红了全中国”),转折性重音(特别是句群中句与句之间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等;第二类是修辞重音,包括比喻重音(“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夸张重音(“这汽车走得实在慢,一天走不了二尺远”),拟声重音(“雨,哗哗地下着”),顶针重音(“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第三类是出新重音,凡是新发信息(相对“发信息”)都要着意强调突出,安排重音,比如:“渤海的南岸,有个百十户的渔村叫响水湾,解放战争时期,响水湾有个儿童团长叫海豹,下面,我们就讲一讲《海豹的故事》。”不但要能合理、准确地确定重音,还要能恰当地表达重音。比如,重读法,加大音量,增强音势,把重音读得重一些,响一些:“你们是世界上最公正,最团结,最刚强的人,因为你们的名字叫工人。”轻读法:“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啊,一生休息得最少。”“夜啊,静悄悄,静悄悄……”停顿法,在重音或前后安排或长或短的停顿:“钱/是可以计算的,但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心/怎么能计算呢?一个共产党员的/献身精神/又怎么能计算呢?”延长法,即延长重音所在的音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一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一益于——人——民——的人。"对比法,可利用音调高低的对比,也可利用节奏快慢、停续的对比:“这两条道我都指给你了,你看到底是这(提高)条好呢,还是那(降低)条好呢?”“我正心不在焉的时候,他(节奏突然加快)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一下子(突然停滞)愣住了。”装饰法,即利用各种饰音、笑音、哭音、气音、颤音等以显示重音:“吓得他狗日的没敢露头,脖子一缩,这个兔崽子就溜了。”这可做笑音处理,以表现说话时的乐观主义精神。“闹了归齐,我他妈的让人家当猴耍了!”这里的重音可利用声调的弯曲变化,或加些颤音,以表现人物难受、尴尬的心情。语调的升降,自然要知道疑问句要用升调,陈述、祈使、感叹用降调。强烈的惊叹、愤怒、斥责等要用曲折调,但实际上,人的情感千变万化,语调的变化也是极复杂的,也要在实践中掌握、运用。⑶ 语速,能根据交际场合的需要和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运用恰当的速度说话。在应该快时,不打奔儿,不绊嘴,迅速而清晰流畅;在应该慢时,不急促,不断续,不拖沓,缓而有节,声声入耳;在讲成套的话时,快慢适度,变化有致,自然天成,不使人感到疲倦,也不使人感到紧张。在一般交谈中,语速一般不宜太快,说话从容,会给人好感,并且容易获得信任。比如到商店买东西,售货员如能用宽缓从容的语速向你推荐商品,你就容易相信;相反,如果售货员伶牙俐齿,语速很快,你就会怀疑其中的诚意,以为不过是“生意经”罢了。再比如,我们要说服一个人,“滔滔不绝”一般不会有任何效果。快速,虽然可在同一时间内传达更多的信息,但这信息的传达并不只是量的问题。对信息的信赖程度取决于对信息传递者的信赖程度。“滔滔不绝”给人“官场感”、“表演感”、甚至“轻浮感”,因而就影响到对信息的信任程度。所以有人说,要把自己的诚意传达给对方,尽量使语速缓慢是一大原则,在面对众人讲话时,讲到众所周知的事,讲到讲到情绪激动时,一般语速要加快。而在讲到严肃之事,讲到数字、人名、地名,讲到需要对方深思之事之时,语速要放慢,有时甚至要加以重复。⑴ 恰当地组织语汇,就是能根据交际场合和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迅速地选择恰切的词语,并组织成句。“用词不当”的情况时有所闻。一位女青年走时办公室,向一位年近花甲的教师要一套语法练习。教师很抱歉地说:“对不起,这一套练习都发给学生,没有剩余了。”“那把您手里的那套送我好了。”“对不起,这一套我是要用的。”“真自私。那好吧,就算借,借给我看行了吧?”“实在抱歉。万一不能及时送还,恐怕要影响讲课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位教师听至此,只好苦笑着说:“君子遇到了小人,很难办哪。”可以看出,女青年的“嘴茬子”够厉害,但明显缺乏谦敬的美德,从措辞的角度看,则是选择失当。而那位教师,左一个“对不起”,右一个“很抱歉”,够客气;说“万一”,说“恐怕”,够委婉;而最后不得有反唇相讥,又说得十分含蓄,在措辞上很见功夫的。语汇的选择要掌握三个要素。一是语义,要确切地掌握语汇的意义。一位青工感谢自己的师傅,这样说:“到车间后,李师傅一直耐心教我技术,还帮我克服急躁的弊病,使我进厂半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里犯了用词过重的毛病,“弊病”应改为“毛病”,“成就”应改为“成绩”。“马车一歪,胶轮一下子陷到沟里去了,车上的大白菜倒了一地,这时,后面的一辆卡车飞驰而至,猛地一煞,一场严重的事情总算避免了。”这里又犯了用词过轻的毛病,“事情”应改为“事故”。再比如,我们平时说“看他一眼”,“瞟他一眼”,“盯他一眼”,“瞪他一眼”,“瞄他一眼”,“斜视他一眼”,都跟“看”有关,但意思各个不同。在这“不同”中选择最恰切的来用,就是能力。二是色彩,词语的色彩要鲜明,要和谐。《茶馆》里写两个流氓勒索茶馆老板王利发,有这样几句对话:吴样子 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前三个“意思”是指给钱以表示心意,最后一个“意思”则是警告王利发不要把事情闹僵了。这几个“意思”就有鲜明而和谐的“色彩”。第一个“意思”从流氓的嘴里说出,轻松中表现出贪婪;第二个“意思”从王利的嘴里说出,则表现了一个小老板的苦涩以及精于应酬、周旋的性格,最后一个“意思”,又带着凶恶的威胁。流氓的语汇自是流氓本色的表现,而王利发却表现了善于利用语词色彩的本领,这正是使对话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三是语音,词语的声音要和谐,要有抑扬,要有节奏感,特别在面对大众讲成套的话时,这一点更为重要。在日常会话中,则要注意避免同音词的混淆,比如“期中(终)考试”,“产品全部(不)合格”,“这座山林的树木(数目)并不大”,都容易误解,讲话时应尽量用其他的词语替换:“学期中间的考试”——“期末考试”,“产品全都合格”——--“产品全都不合格”,“这座山林的树并不高大”——“这座山林的树总棵数不大”,等等。⑵ 恰当地组织语式,就是能根据交际场合和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迅速地选择并组织好恰切的句式,或陈述,或反诘,或感叹,或祈使,或整句,或散句,或主动,或被动,或跳跃、省略,或有意说“半截子话”等等。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说,在句式的选择和组织上是很典范的。其中有这样一段: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是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人的光荣!
诘问与感叹交织,整句与散句错落,长句与短句更迭,把闻先生沉深的愤怒,火一般的仇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它像子弹一样射向敌人,又像暴风一样鼓动起人民之海的反抗大潮。《阿 Q 正传》里写阿 Q 从城里回到未庄,上酒店买酒,酒店掌柜遵循“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的古训,先之以点头,又继之以谈话:这里,酒店掌柜故意把话说到半截,这表现了他精于世故、善于表达的特点。阿 Q “上城”,未庄人并不知道,但前面已问过“回来了”,后面再问“在哪里”发财,就显示出自已对阿 Q 的行踪太不关心,对阿 Q 其人太不尊重了,所以只说半截,说猜测没有猜测,说疑问没有疑问,而猜测、疑问的意思又透露出来了,这才是恰到好处。恰当地组织语脉,就是使讲的话条理清楚,上下贯通,一脉相承,而没有前后矛盾,庞杂混乱,颠三倒四。这是讲成套话的必备能力。这首先需要思维的清晰,能遵循思维的规律,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要会利用提示语、标志语、过渡句、照应句,以及恰当地使用停顿技巧等。⑴ 语境,对说话人是一种制约因素,同时又是一种可供利用的有益因素。说话人要能根据对象、场合,能根据各种“现场”因素,有针对性地,合乎目的又合乎礼貌地说话,有庄重严肃的场合,有外交谈判的场合,有促膝谈心的场合,有正式讲课的场合,有喜庆欢宴的场合,有悲痛悼念的场合;听话人有身分的不同,凡此种种都要考虑到,使自己的说话无论是角度、措词、口气、语调、还是情感色彩等,都是适合的,恰当的。某军区政治部有一个青年干事,带领五名同志组成宣讲团,到军区各部队巡回演讲。每到一处演讲之后,由这位干事代表军区首长和参加演讲的人讲几句话。一次,在某团演讲结束时,正巧开饭号响。这时主持人已宣布由他讲话。这位干事于是快步走上主席台,开门见山地说:“走进你们团,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有三个镜头:第一,全边区最正规的训练场,宽阔整齐,官兵训练有序。第二,办公楼前的两个大橱窗里,整整齐齐贴着‘训练标兵’光荣榜。第三,晚饭后,机关宿舍楼前开始了小群练兵,参加者是政治机关的主任和干事。无须多说,这三个镜头足以说明我们今天演讲的主题:‘爱军习武,苦练精兵'。我的讲话完了。”这个演讲充分注意到语境中的不利因素,“正巧开饭号响”,所以删除了一切客套,干净利落,总共不足一百四十字;这个演讲又充分利用了语境因素,从听众熟悉的环境中摄取了三个“镜头”,使听众听着有兴趣,有亲切感,同时,这三个“镜头”形象含蓄,不但褒扬了该团的训练,而且深化了演讲的主题,可谓一箭双雕。换一个角度分析,这个演讲符合三个原则:一符合人际关系的原则,他是代表边区首长对基层官兵讲话,说话的角度、语气十分得体;二符合人际期待的原则,该吃饭了,期待着“快点结束”,他的干净利落又极得人心;三符合人际环境的原则,身在军营,话说军营,没有任何不切实际的空话、套话,所以能句句入耳,句句中听。⑵ 控制语向的能力,就是把握语流方向的能力,也就是无论是独白还是对话、讨论,都能控制语流朝着自己既定的方向流动,不跑题,不岔道,而一旦需要“岔题”,又能岔得开、岔得自然得体。自己说话,说着说着离了题的现象,时有所见,而在与人对话或主持讨论会的时候,对话人或与会人东拉西扯或"顾左右而言他"的现象更是十分普遍。这就需要控制语向的能力。《齐桓晋文之事》一文记述了孟子晚年和齐宣王的一次对话,孟子的挖制语句的能力就表现得十分突出。齐宣王一上来就问:“齐桓、晋文之事可行闻乎?”孟子立即以“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为托辞,避开宣王图霸的课题,巧妙地转入“无以,则王乎”的设疑,这一转,便把谈话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了。在齐宣王发出“德何如,则可以王矣”的询问之后,孟子又及时掌握齐宣王的心理活动,因势利导,趁机提出了“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很快把谈话的中心引入了自己的正题,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遇到“语向能力”的挑战。在婚姻介绍所里,一对男女初次见面。介绍人悄悄问男方:“你看怎么样?”不料这男同志心直口又快,直统统地大声说:“我看老了点儿。”弄得在场的人都很尴尬。这时女方却微微一笑说:“这位同志很坦率,第一次见面就说我老成,真难得!”一句话巧妙地岔开话题,打破了僵局。一个小青年在街头卖云豆芽,一位老太太走上去看了看,说:“你的云豆老了!”小伙子非常机灵,接过话茬说:“大娘,您算是说对了!我的云豆老多老多的,种了一亩多,长得好,能收几千斤。自家产的,您老要买,咱少算点钱!”把话题一岔,避免了口角,又招来了买卖。⑶语感,就是控制说话时的自我状态,自我情感。加拿大精神医生,社会心理学家柏恩博士,通过对人们即席谈话的互相作用的分析,发现了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的个性模型(柏恩称这为“自我状态”),从而提出了通过有意识地控制、调整、转移“自我状态”,使交际不断趋于和谐完美的理论,人们称之为人格结构的 PAC 分析理论。PAC 分析理论认为,每个人在交际中的个性都包括三部分:①父母自我状态,②成人自我状态,③儿童自我状态。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人们都自觉不自觉地按其中一种状态行事,并不时地从一状态转移到另一状态。父母自我状态( P ),在交际中表现为权威和优越感,在此状态下,受训斥人,爱说“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等等。成人自我状态( A ),以客观的、冷静的、理智的分析事实为标志,一般以商量的口气说话,比如,“我个人的想法是……”,“如果这样是否……”。儿童自我状态( C ),容易冲动,爱撒娇,爱感情用事。比如下面的说法:“喂!告诉你,我爸又升了!一月一千多块钱呢!”“这有什么了不起!我家老头子一月二千多块呢!”以上三种状态有区别,又有联系,有机地统一在一个人的个性链条中,但根据个性、气质、锻炼修养的不同,每个人在交际中总有一种状态处于支配地位,从而构成个人的交际特征。而根据交际中人们主导的自我状态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交际类型,其中以成人自我状态的交际类型最易于成功。下面是一段顾客与售货员的对话:售货员(微笑着走过来) 对不起,同志我正忙着给别的顾客挑东西,让您久等了。您要什么?我给您挑个合适的。售货员以成人自我状态对待顾客的儿童自我状态,以平和的态度和真诚的情感对待顾客的偏激失礼,保证了交际顺利进行。如果售货员也用儿童自我状态生事,一场争吵乃至恶骂就不可避免了。所以,控制语感的能力十分重要。态势语又叫无声语言,是一种伴随语言,可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加强表情达意的效果。具体说,包括如下三项:一是默语,也称沉默,运用适度,可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沉默,可以是默许,也可以是拒绝,是轻蔑。二是体语,从视觉的角度可分为动态体语、静态体语两大类:这里对界域语和服饰语略作解释。界域语,是交际者以空间距离传递的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符号。据研究,人都有一个把自己圈住的、心理上的个体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汽泡,这汽泡不仅包括个人占有物(桌椅等),还包括身体周围的空间。这是一种极为真实的感觉。一旦有人靠得太近,突破了“汽泡”,就会感到不舒服或不安全,甚至就想马上离开。在公关传播中,界域语的媒介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位置界域和界域距离。位置界域是指交际者之间的座次方位所产生的媒介效果。比如,在办公室里,交谈者可有如下的位次;
相对于甲来说,乙1是社交位置,体现一种诚挚友好的交谈氛围。坐在这一位置,便于观察对方的体态变化,易于掌握谈话主动权,无紧张感,一般问老师问题,找领导汇报或谈个人的事情,适宜这样坐。乙2是友好位置,有亲切、依赖的氛围,有益于合作,交换意见,洽谈业务常常这样坐。乙3是竞争位置,有防范味道,外交谈判一般这样坐。乙4是公共位置,双方无沟通必要,互不相关,在公园、公共图书馆里就是这种情形。界域距离是指交际者之间的空间长度所产生的媒介作用。研究者发现有四个域区,表现为四种语言形式:亲热界域语,个人界域语,社交界域语,大众界域语。交际时,界域距离要看民族习惯而定。在我们的公园里,如果一个人已在长椅上落座,那里虽还有空座,陌生人也不大好去挨着坐下:有时,你硬去坐,人家可能就要躲开,这就是一种大众界域语。服饰语是指在交际场合通过服装和饰品传递的信息。服饰信号比身体本身更引人注意,社会学爱从中看到社会,艺术家从中看到美,历史学家从中看到新陈代谢,公关家从中看到传播媒介。1987年苏美首脑会晤,戈氏夫人打扮得特别漂亮,令人耳目一新,人们从中就得出结论:戈氏夫人正在为自己的国家带来可喜的变化!三是时空语言,指时间,环境在公关传播中所产生的语义。遵守时间表示重视和礼貌,姗姗来迟则是缺乏诚意,或者故意摆架子;开会用圆桌,表示平等;酒扫庭院以待宾客,表示热情。 (见北京十二中1998年4月编《王俊鸣语文论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