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老教授协会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
中国老教授协会编审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新闻详情

智能时代,孩子成长避不开这七件事

发表时间:2024-02-26 10:32作者:柳夕浪


前几天,Google、OpenAI两家科技公司先后发布Gemini Pro 1.5大模型和Sora大模型。前者在多模态和AI应用场景上实现了超级进展,后者直接支持从文本和图像生成1分钟高质量视频,双双引爆2024年AI领域的第一波竞争。

教育的逻辑已经被重新定义,教育的明天即将迎来新场景。此时此刻,空谈素养怎么个重要是没有用的,孩子是在做事中长大成人的。若干重要的事儿做久了,核心素养也就养成了。在信息无所不在、触手可及的智能时代,“能做什么”比“知道什么”更重要。

今天的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基因技术正在替代人类引以为傲的脑力。人类的大量喂食与人工智能无穷迭代的自我训练和互动学习,造就了近乎“全知”“全能”的智能。

有了强大的人工智能,不少事务可以交给Al完成。比如以前,如果你没有学过会计,你得上网自学,而现在你只要与Al合作,就可以完成与会计有关技术性很强的事务。

智能时代,学校要不要开那么多的文化基础课?要不要系统学习编程之类的技术课程?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要花大量时间学习一门甚至几门外语?

要知道当下Al替代率最高的职业就是翻译;其次还有保险核保专业人员、剧作家、统计调查员、铁路列车乘务员、美术编辑、银行综合柜台等。如何不想复制Al(其实在不少专精领域,人不是它的对手),而与它错开发展;如果不是重复过去,学习已知(从理论上讲,Al能在汇聚过去的一切知识,在耗时训练之后,能够自适应,对一个输入,它可以立即响应),而是面向未来,走向未知世界。

那么,最可靠办法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所说的“做中学”,在做事中理解和改变世界,在成事中长大成人。学做事不同于解答教辅材料或老师人为编造的题目,有着明确的场合、目的和对象,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同时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应付各种事务,要求利用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做机器特别是Al不能做或单独做不好的事件;做成一件事不限于某个学科,但又离不开学科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支持。

到底做哪些事呢?



图片
阅读鉴赏


成长所要面对的是由自然语言、科学或数学模型、视频音响、艺术造型、象征仪式等编织起来的意义之网,每个意义之网又总是有着特定情境中的个人特点或共同体特点,不同的人群对同样的事物赋予的意义不一样。

图片


成为一个人,就必须辨识、诠释这些符号、标识意味着什么,是谁发出这些讯息,这些判断、等式能成立吗?这就是阅读鉴赏,它不限于文字材料,还包括人化的自然、艺术作品、仪式等等,它是寻找精神伴侣、理解他人和周围世界的过程。

具体包括两件事:

1. 把文物、文本、符号、仪式所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法等联系起来,建构关于它们的意义;

2. 对文本等的主旨、内容、手法等进行梳理归纳和批判评价。符号与事物、概念、模型之间的意义关系是由人规定的,创造有意义的信息是人脑的专属,如从玫瑰中发现美丽,从狮像中悟到力量,从停止中推测危险。

只有人才有寻求意义的渴望。计算机只能计算,即信息的转换,不能生成有意义的信息(信息是无形的,不受物理规律的约束)。值得注意的是“有三分之一的人都不懂简单的句子”“与人工智能犯同样的错误”(参见《当人工智能考上名校》),学生阅读理解出了问题。



图片
探究实践


面对未知,弄清“是什么”“为什么”“如何是”,仅靠阅读已有文本是不够的。比如学数学,简单地背乘法口诀是没有意义的,你需要忘掉所有的公式和定理,用自己的意愿、喜欢的方法去求证问题,不断试错,在这样一个数学游戏中培养理性思考能力,享受数学的乐趣。


英国一直没有乘法表和乘法口诀。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有一次在演讲的时候,突然有人问题他:8×9=?他目瞪口呆,不知道等于几。2015年他和教育部长摩根两个人曾经想过在中小学中推广乘法表和乘法口诀,结果遭到了媒体和家长的一致反对,因为有记诵而没有了猜想推理和逻辑分析,也就没有了数学。学习走捷径,直奔结果,不需要到学校,随时可以问搜索引擎。

探究实践从发现和界定问题开始,进而提出假设,制定并优化计划,收集并分析数据,发现并和大家分享结果。每个环节有自己的规范,还因学科不同而不同。如数学靠猜想与求证,科学用实验验证,历史需史料实证,技术要测试迭代等。每个领域的学科专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式有差别,这需要长期学习,仔细辨析,不宜混为一谈。



图片
创意表达


有了阅读与探究,有了生活与体验,就有表达与交流。它是一种学习,一种比阅读、探究更为重要的学习,因为你只有从表达与交流中才会获得反馈,从反馈中纠正我们的错误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

表达方式因场合不同、受众不同、需求不同而不同:有时要用故事、细节打动人;有时要论证、解释说服人;有时用作品、制品赠与人等等。但是,它们都要求:明确目的、对象;选择和编辑信息;练习,发展表达技法技艺,准备媒体;获取反馈和改进,回应受众需求。

图片

有这些环节最为重要的是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适合的方式,呈现真实的结果。有了自由自主,而不是他人的传声筒,也就有了创意,有了个性。智能时代,人的表达、表演将更多样、更平等、更自由,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个智力平平的人也能通过人工智能、借助多种平台,拥有以前无法想象的创造力。公式化的表达或者他者文献的汇集,ChatGPT比人类强得多。

去年下半年我在北京一所小学看到,一群一年级学生手绘的神奇故事。大家一起编故事,分工创造,共画一本《福娃的航天梦》,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图片
方案策划


把目光从书本转向现实世界,不能满足于提意见,发议论,还要学会方案策划。今天的科研、工程和项目管理等已经离不开它。策划是一个科学决策过程,它比行动更重要。因为它就是定向、判断、选择,把方向盘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能为人工智能所左右。

有战略眼光的人会把90%的时间精力用在策划上,而留下10%的时间用于执行。2014年的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从通知发布到发布获奖成果花了半年多的时间,而在这之前的调研筹备差不多花了四年时间。

学会改变世界,可从方案策划入手。策划过程就是为真实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如为学校提供美好方案、营养午餐方案,设计校服及制作方案,为社区设计交通疏导方案、污染治理方案,等等,它一般包括定义问题、分析挑战,探索并选择原型制作的想法,论证,试行或测试与修改完善等环节。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经历系统化的设计与论证过程,也就学会了定向、选择和优化。



图片
服务(劳动)


服务比方案策划更进一步,要求迈出坚实的步伐,创造他人和社会所需要的东西。它以他人、社会需求为出发点。

图片


亚当·斯密发现了市场逻辑是通过利人而利己,彼此合作,创造财富。所有服务者都是通过更好的服务,更廉价、更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行为征服消费者,让消费者的生活更幸福。如厨师得千方百计地做出符合顾客胃口的菜来,而不是自己喜欢什么口味就做什么口味的菜。在这一点上,教育的逻辑和市场的逻辑显然是相通的。

每个人只有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行动中才能找到生命的位置和方向,感受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实现人生价值。故而服务从根本上要求从立足自己转向立足他人、社会,从感受和发现他人的需求、明确服务的对象、目标开始,进而提供他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作品、制品或行为,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服务行为。所谓“自我服务”是一种谬误。

学生拿什么来服务呢?主要的手段或资源不是外在的设施设备,而是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这同样要求转化方法论视角,眼睛向内看,充分挖掘自身所蕴藏的巨大财富,为他人、社会提供服务。

服务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地依靠、等待外援的过程——这是反服务精神的,不是被别人驱使着、机械操作的过程——这是反自愿的,而是学生主动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创造服务产品、提升服务质量的过程。

自身资源包括知识技能和时间精力两个方面,前者强调运用所学,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后者献出生命中最为宝贵的时间精力。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岁月从来不言,却见证了所用真心。服务体现了担当,劳动见证了真心,这是人工智能不能替代的。



图片
建立关系


在富足、舒适的智能环境下长大,由于做什么都不同费力气,不用与他人协助,蜗居也能活着,满足自娱自乐,孩子就有可能丧失了协助和耐心,不懂得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合作,建立亲密关系;也不遵守起码的法律规则,于是与他人闹僵、校园欺凌问题时常发生。

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后,也就难以与同事相处,融入社会;更不善于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合作方相处,求同存异,易滋生负面情绪,走极端。网络既大大拓展了交流时空,拉近了距离,又大大减少了人际间面对面的交往,造成了情感关系的疏远。

每个人都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建立彼此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是智能时代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课题。

具体包括:

  • 发起有意义的联系,特别是与自己有着不同背景的同伴建立联系,一起做事;


  • 以真诚和关怀来维护良好关系,如与同伴分享用品,提供同伴所需要的帮助,换位思考,体验他人内心感受;


  • 从他人的反应中认识自己,探索自我身份认同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在内心深处接受伦理道德的质询或拷问;


  • 学会面对矛盾或冲突,学会非暴力沟通,特别是留意所发生的事情,耐心倾听和观察,表达内心感受,如受伤、害怕、气愤等,关注彼此间的需要和请求。


对孩子来说,学会悦纳自我,倾听他人并予以回馈,学会拒绝或赞美,表达感激或气愤,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等,都是必须反复修炼的功课。



图片
健康生活


在身体、心智、情绪等方面保持良好状态,这不只是顺利做事所需,还涉及到个人福祉、社会和谐。在内卷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孩子学习压力过大,身心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引发整个社会的担忧。

图片


方方面面开出的方子不少,如体育中考从30分增加到100分,将体育列入高考科目,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配备心理辅导老师,等等。有专业机构研制篮球等几十个运动项目能力标准,细化有关要求。如将篮球运动能力分为技术、战术、体能、心智四个方面;进而将其中的技术分为运球和投篮两个方面。再将运球水平分级:

一级水平:能够在比赛在运球向前移动;

二级水平:能够在比赛中根据需要改变运球移动方向;

三级水平:能够在比赛中运用换手、胯下、转身、背后等多种技术,并根据需要改变运球移动方向……

如此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庞大指标体系,会包含多少个观测点。将孩子身心发展的所有方面都置于成人标准的掌控之下,这恰恰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健康不可能是别人强加的,而是孩子天性的自主释放,是孩子在积极的生活中体会到游戏、运动、学习的乐趣,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它突出表现为不断尝试新的东西(如食物、活动、书籍),找到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对感到不舒服(身心)的原因进行探究,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设定改善睡眠、情绪、饮食或锻炼的个人目标,并监测实现这一目标的进展;与同伴、亲人积极互动,建立健康生活支持圈。

图片


文章分类: 科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