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老教授协会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
中国老教授协会编审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新闻详情

超级变变变!把学生爱玩的变成课程,这所学校让项目化学习真实“生长

发表时间:2023-10-22 16:54作者:谢然来源:第一教育


在野外缺饮用水的情况下,如何自制一个简易的净水器?假设你是希帕索斯,如何说服毕达哥拉斯学派接受“无理数存在”?这些有趣的课题在唐镇中学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探究的“驱动性问题”,学校把学生爱玩的变成课程,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激发学生的探知欲。


10月17日,唐镇中学浦东新区项目化学习种子实验校展示活动举行,学校数学、科学、语文、化学、心理等学科老师带来8场项目化学习课堂展示,分享他们在不同项目化学习教学中的思考和探索。





图片

学生通过推理证明说服毕达哥拉斯学派“无理数存在”

01

好玩的探究,

从学科知识走向真实情境

图片学生绘制潜望镜3D模型设计图

“看看这个潜望镜,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在唐镇中学七年级的一节科学课上,同学们正忙着改进他们制作的潜望镜1.0以拥有更好的视野。在操作光具盘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基础上,各小组不仅重新绘制了3D模型设计图,还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唐镇中学科学老师王佳介绍,《3D视界》学科微探究项目结合了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第11章《感知与协调》的“光线与眼”单元的相关知识内容,灵感则来自于社团学生自己课下打印制作、备受欢迎的“懒人眼镜”。这个有趣的项目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

近年来,唐镇中学开展的项目化学习既有学科类、跨学科类,也有活动类项目,并与日常教学、课后服务、社团课相融合。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学校鼓励各学科教师开发和实施单元整体设计下的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围绕一个真实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

项目化学习的主题从哪里来?唐镇中学的老师从日常教学中“捕捉”学生的兴趣点,融入到项目化学习设计中。


化学老师袁佳群开设了《野外生存之净水》课程,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现实相联系,让刚接触化学不久的初三年级学生实现真正的“做中学”,在项目过程中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知识,提升了化学学科素养。


张瑜老师的《“智”作校庆礼品》项目化学习活动项目,将信息技术与3D打印技术结合,以唐镇中学155周年校庆为切入点,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创造性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将自己的创意与对母校的祝愿结合在一起,制作出精彩纷呈的校庆礼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学生设计的唐镇中学155周年校庆礼品模型图

这样的课堂在唐镇中学越来越多。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越来越注重将项目设计和主题单元有机融合,立足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开展指向学生核心知识建构的学科项目化学习,在好玩有趣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02

师生共同“做中学”,

“创新力”在校园真实“生长”


唐镇中学自2019年开启“基于剧场经营的戏剧节”项目化学习活动,“项目化学习”已经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2020年,学校成为浦东新区项目化学习实验校。

“我们看到了项目化学习在培养学生‘学习与创新技能’方面的魅力。”唐镇中学校长柏玥萍介绍,在项目开发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的“创新力”也得到锤炼,不少教师和学生一样“做中学”,共同成长。

图片

图片

学生分享桥梁制作方案


八年级《桥》课程的设计就经历了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这门课上,学生围绕设计一个“唐镇曹家沟造桥项目方案”开展探究,真实体验“桥梁工程师”的工作日常。


语文老师王慧介绍,在讲解科普说明文《中国石拱桥》时,她常常被孩子们“刨根问底”的科学追问“问倒”。能否邀请相关学科的老师一同加入授课?更加专业的科普,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开“谜题”,还能加深他们对说明文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理解。由此,学校开启了《桥》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


如今,数学、地理、物理等学科的老师都参与进来,带领学生了解桥梁设计的科学原理、桥梁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何设计制作桥梁模型、开展“听证会”优化方案,还邀请了两位复旦大学创新学院的老师为教师团队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随着学生在研究中提出新的问题,不同学科的老师也会随时补充进来。”柏玥萍校长介绍。


项目化学习的教学对老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从容“放手”,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是师生需要共同学习的一门课。

学校邀请专家开讲座为教师团队支招,同时成立跨学科大教研组,教研组每周定期研讨,尤其关注工具资源和团队资源的支撑,帮助老师梳理合适的辅助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学习支架”。


学科内微项目《野外生存之净水》中,袁佳群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张“KWL(know-want-learning)表”以明确知识建构的方向,通过回答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知的、我想知道的和我打算如何进一步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生成问题、自主思考探求。


《跟着古诗文去旅行》课上,学生围绕“如何为杭州设计一张具有古文韵味的杭州旅游门票”这样一个驱动性问题开展头脑风暴。语文老师乔秀丽关注到学生小组合作难题,设计了“小组分工单”,建议学生分设资源部、编辑部和创作部共同完成门票的设计。



学生收获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意创造的精神;老师收获了学科整合、多学科运用的能力、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较强的课程创造力,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和实施队伍中。




图片由学校提供



文章分类: 教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