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懂“套路”,孩子更优秀来源:校长传媒作者:一鸣
【一鸣专栏】 妈妈懂“套路”,孩子更优秀 原创作者|一鸣 昨天看到一个视频,笑得不行。 一个叫懒妈的视频博主想让孩子们做点家务,她没有立即给孩子们分派任务,而是说:“我要去买冰淇淋。” 孩子们听了顿时欢呼起来,然后妈妈又说:“但衣服没晾,地没拖。” 孩子们听完兵分两路,大女儿和二女儿拖地,上幼儿园的儿子帮助妈妈晾衣服。 镜头一转,儿子字没写好,妈妈说,你这几个字太丑了,不符合你的气质,写好一点,让它符合你的气质。 儿子听了非常高兴,立马写得工工整整,让妈妈重新检查。 很多网友看了懒妈的视频表示,这位妈妈的带娃“套路”值得宝妈们学习一下。 还有的说,可以当校长,因为她非常会用“套路”引导孩子,并让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平时,很多孩子在被父母要求做家务时,家里都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孩子耍赖,父母怨声载道。 其实,孩子们走过的最深的路,就是来自妈妈的套路。 亲子关系中的“套路”,有时候并不是贬义词,而是一种教育方式。它的内核是爱,更是智慧。 01 父母越逼迫,孩子越容易出问题 小时候父母总对我说:“你要听话,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记得有一次,表弟来家中玩,表弟拿起了我的玩具,我快速抢了回来,表弟大哭着向大人告状。 此时妈妈过来,一巴掌打在我的手上,对我说:“听话,表弟是客人,把玩具给表弟玩。” 我看着妈妈委屈的眼泪流了出来,说道:“我不”。 此刻的妈妈凶狠地对我说:“快点,给表弟玩,你要听话,只有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是坏孩子,我不喜欢你了。” 于是,我将玩具递给了表弟。 工作后,每次自己不愿意的时候,都不敢拒绝,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要听话,听话才是好孩子,不听话我不喜欢了”。 这个声音一直伴随着我,常常跳出来告诉我“要听话“”,这影响着我的所有决定,让我不胜其烦,直到结婚后遇到懂我的老公,我才好多了。 美国心理学大师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说,当你教育孩子时如果感到痛苦,那一定是用错了方法。 造成我们生命中这些黑色地带的,往往是父母不当的教育观。 在我们的身边,依然有很多的父母,因为错误的“听话”理念,正在对最爱的孩子进行着错误的教育,并用这种教育伤害着孩子,却还不自知。 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一次实验,他在一个公共场所摆下桌子和纸笔,邀请路过的人前来挑战,谁能完整地且不修改地写出1~300的数字,便可以得到50元钱。 路人都觉得这很简单,纷纷拿起笔来尝试,可最终拿到奖励的人寥寥无几。 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们担心写错,写数字时高度紧张、集中注意力。 而长时间的精神紧张让人们很容易进入厌烦状态,从而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 所以,父母对孩子也不要一味说教和逼迫。父母可以对孩子寄予厚望,可以想办法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但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适当引导和鼓励。 02 真正厉害的妈妈都是“套路”高手 自媒体博主白杨是北京大学的硕士,曾获得过北京大学特等奖学金,他在一则视频中感叹道: 要不是妈妈当年骗我,我根本考不上北京大学。 原来,白杨小时候不肯努力学习,妈妈就骗白杨说,因为没有文化,自己失业了! 为了能学习文化知识,妈妈希望白杨每天放学后,都能回家讲课给自己听。 吓得白杨上课的时候都不敢走神,一回家,就赶忙将白天学的知识点讲给妈妈听。 妈妈不仅边听边记笔记,还时不时向儿子提问,夸他讲得好。 就这样,白杨越讲越起劲,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等他后来大了,才明白妈妈的高明之处:把学的知识点讲给家长听,这是巩固知识点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孩子小的时候,往往是最没自控力的,他们向往随心所欲的生活,只要父母做束缚自己的事,他们会十分抗拒。 为了让孩子听话,聪明的妈妈往往不会跟孩子讲道理、发脾气,而是会利用孩子的心理,用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推着孩子向前。 03 妈妈懂“套路”,孩子更优秀 (1)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 有个叫红梅的网友,她13岁的儿子辍学在家,整天窝在房间里玩手机,除了吃饭上厕所几乎不离开房间。 红梅试了很多种方法,但都没有什么效果。如果强迫,儿子会有更激烈的反抗。 后来,她跟儿子商量可以带着手机出门,只是换个地方玩手机。 因为出门了也能照样玩手机,儿子没那么排斥跟父母出门了。 于是红梅夫妇经常找机会带儿子去各种他可能感兴趣的地方,虽然他们不阻止儿子在外面玩手机,但儿子的注意力明显被分散了,开始对手机之外的东西感兴趣。 (2)会引导 有个女孩小时候身体很弱,但她不愿意听从父母的安排去锻炼身体。那时候小学课本有篇《海上日出》,她对文中描绘的日出景象念念不忘。妈妈告诉她:“山上的日出和海上的日出一样美!” 第二天她破天荒地早起,兴奋地洗漱完要求妈妈一起跑步去看日出,结果跑了一公里左右看到太阳从山腰里出来了。 妈妈遗憾地说:“起晚了,明天六点十五分出发吧。” 第二天,还是晚了一些。为了顺利看到日出,这一跑就跑了半个月。 女孩慢慢喜欢上了早起跑步,后来还参加了校运会的长跑项目。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妈妈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让女儿多跑步健身,提升免疫力。 (3)懂得示弱 看过一个视频,很有意思。 下雨天,有位妈妈拿着雨伞去接上幼儿园的儿子。 从老师手里接过孩子后,这位妈妈撒娇式地说:“宝贝,妈妈的手好酸呀。” 小家伙迅即接过雨伞,随之帮妈妈撑起了一片天。 在孩子眼中,父母越强大,他们的依赖性可能越强,懂得向孩子示弱的父母反而成就了孩子的“强大”。 父母一定要理解,示弱并不是软弱,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父母借助孩子渴求独立的心理,适当地向孩子示弱,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激发孩子的雄心和信心,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04 写在文末 会“套路”的孩子妈妈,她们看上去又糊涂又柔弱,还老长不大!可正是这样“不够强大”的演技派好妈妈,却往往让孩子终生受益! 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也是当妈的不断磨练演技,往“影后”道路不断进阶的过程。 在育儿路上多动一些小心思,孩子们会收获更多一点的自信和勇敢,感觉到更多生命里的精彩瞬间! 作者简介:一鸣,持续投稿变现营2.0 ,中年少女;左手执笔,右手养娃,用一颗执着的心来写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