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邮箱:zgbnlx@163.com
地 址:清华大学东门 学研大厦B座
看点 “学历通胀”、内卷、就业难等社会现实,让人们不自觉发出 “读书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的疑问?在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看来,对于读书人来说,真正的本领不在于看得懂书本,而在于看懂书本背后的社会事实。读书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其实取决于你怎么读。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报》2015年3月2日文丨葛剑雄 这是我退休后第一次回归讲台。我觉得跟师生关系最密切的还是读书,所以今天我来讲讲读书。...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阅读,是少年儿童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读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对于处在“拔节孕穗期”的少年儿童而言,读书之妙、读书之乐,莫过于以书会友、以书塑身。来吧,和我们一起找一找孩子们眼中的阅读之乐。品读经典 童心向党江西省兴国县第七中学初一学生 曾蓦梒我的家乡兴国县是全国闻名的...
2022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强调,“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对儿童青少年阅读寄予了殷切期望。2023年3月27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进一步明确了儿童青少年阅读的目标和价值。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儿童青少年阅读进行科学有效的...
民小编说说到教育写作,为什么有的老师会犯愁写不下去、难以坚持,或者就写不出一篇自己满意的好文章?这位老师回顾了自己坚持教育写作30年来,一路上跌跌撞撞踩过的“坑”,希望对有写作困扰的你有所帮助。一起来看——想写点东西,为什么我总是脑袋空空,无从下笔?读完几篇文章,想模仿一篇出来,为什么只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了?为什么明明觉得自己有文字功底,可就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为什么文章写着写着就偏离主题...
青少年近视防控,如何做到无处不在?一个“视觉友好”的校园,可以给学生营造怎样的体验?近两年,闵行中学附属实验中学围绕这些问题,探索了多维度“视觉友好”型校园建设的“微场景”创新。场景一:食堂让食物美味又“养眼”从食堂入手,是闵行中学附属实验中学的第一个尝试。在食堂,学校将智能AI餐厅和视觉友好结合起来,通过精准控制盐、糖的每日摄入,合理安排学生饮食。除此之外,学校还创新推出“护眼功能性”食谱...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基础教育阶段的早期发现与培养,更离不开在全社会培植广泛而深厚的科技创新土壤、形成推崇科技创新的氛围与文化。第一教育将聚焦“造就创新人才,基础教育何为”这一问题进行寻访,发掘基础教育领域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探索、理念思考、亮点经验。这一站,第一教育走进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看点 如今,进入好大学,还能等于找到好工作吗?毕业于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青年学者郑雅君研究发现,即使都求学于顶尖院校,不同出身的学生在毕业出路上的分化,依然明显。而比起物质资源的差异,或许更值得深思的是,除了“学习好”,决定年轻人们能否“玩转”大学、走出广阔人生的关键特质,究竟是什么?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文丨周滢滢 2023年,全国普通...
郑 刚,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兼职教授宋晓波,武汉音乐学院舞蹈系党总支副书记、博士、讲师教育现代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和引擎。在长期实践中,中国教育事业逐步探索出一条“自觉内生型”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自觉内生型”中国教育现代化主要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通过优先发展、科学规划和自主创新,选择...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推进,极大地改变了中小学课堂的样貌,教学改革取得了诸多突破,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作为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学迎来了新的要求,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成为保障新课程落地的重中之重。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01新课程20年来教学改革的成就与反思自2001年第八次...
名师之所以成名,大多是因为他们对教学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拿出来的课又大多深思熟虑、精雕细刻,蕴含着更为丰富的教育意义。所以,观察、学习名师的课堂,对普通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那么,向名师课堂学什么?怎么学?请注重这4点!01明确名师课堂中可学习的内容 笔者在推进观课议课中,建构了一个课堂教学研讨的联系图。 在教学设计之前,教师有自己的教育假设,其内容包括对“什么样的教学...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基础教育阶段的早期发现与培养,更离不开在全社会培植广泛而深厚的科技创新土壤、形成推崇科技创新的氛围与文化。第一教育将聚焦“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基础教育何为”这一问题进行寻访,发掘基础教育领域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探索、理念思考、亮点经验。在寻访的第一站走进长宁区(详细报道:...
有的孩子必须要用手指着一行行的字,才能完整地读完一句话;有的孩子在写字时经常多一笔或少一划,甚至有时候会把一些形近字搞混。他们在智力上正常或超常,但在阅读方面却存在着落后的现象。他们被称为“阅读困难”孩子。这类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如何?能跟得上语文课的进度吗?学校如何从入学起就为每一位孩子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带着这些问题,小编走进了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在课堂中找到了答案。在语文课上,他们实...
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核心素养”再次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就在下文中指出,要想促进学生高效学习,首先就要解决学习动力、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结构,这三个问题,从而让知识“促进”知识,实现“可见”的学习。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核心素养”再度成为坊间热议的...
管建刚是从村小成长起来的一位特级教师。近年来,他带领团队致力于“家常课改革”。家常课的课堂结构很简单,即“读+写+读+写”。课堂结构极简的背后,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管住嘴”,教师少讲精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读、背、写。在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教研员谈永康眼中,对于听惯了“怎么教”的教师而言,管建刚的家常课看起来会让人感到“陌生”。然而,“陌生”的家常课不过是返璞归真,是遵循语文学习规律之举,是符...
说起杭州市建兰中学,大家总会以“高水准的教育品质”来形容。“建兰”这块优质品牌的背后,离不开校长饶美红的不懈努力,推崇“适性教育”的她,自担任校长以来,带领建兰中学的全体师生们,不断探索教育路径,呵护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在建兰中学,呵护是尊重和关怀,呵护是等待和宽容,呵护更是责任与帮助,呵护让一切变得美好。一起来看看饶美红校长的分享。我担任校长的杭州市建兰中学是一所极崇尚“个性发展”的学校。...
在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看来,教学改革缺的不是理念,而是方法。“教学改革要有方法意识。”伴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余文森近年来一直强调,“从知识走向素养,从来不是削弱知识,而是如何将知识转化为素养”。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综合专家组核心成员———————“改革不能像一阵风吹过...
【一鸣专栏】妈妈懂“套路”,孩子更优秀原创作者|一鸣昨天看到一个视频,笑得不行。一个叫懒妈的视频博主想让孩子们做点家务,她没有立即给孩子们分派任务,而是说:“我要去买冰淇淋。”孩子们听了顿时欢呼起来,然后妈妈又说:“但衣服没晾,地没拖。”孩子们听完兵分两路,大女儿和二女儿拖地,上幼儿园的儿子帮助妈妈晾衣服。镜头一转,儿子字没写好,妈妈说,你这几个字太丑了,不符合你的气质,写好一点,让它符合你...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在这“四个评价”当中,综合评价是重点,也是根本。因为如果不指向学生综合发展,结果评价和增值评价容易变成评价分数,过程性评价也可能走向形式主义,评价便失去了意义和价值。但同时,综合评价又是痛点、难点和卡点。核心素养时代,究竟如何健全综合评价?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确两点:综合评价不是什么?综合...
2001年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这三种学习方式相对应的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022年课程改革则提出了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转向了核心素养培养。那么,与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呢?虽然课改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到了大家都在提倡的项目学习、跨学科学习等,但这些并不等同于素养本位的学习方式,也不必然带来深度学习,产生核心素养。项...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班级授课制的变化、学生学习自主权的扩大、走班选课制度的诞生、任课教师的责任加重、班级管理责任的交叉等,迫切需要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对学生管教管导的责任担当和任务承担上来。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最重要的教育因素是教师,全面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需要构建全面育人体系。近年来,导师制的思考和探索开始深入到基础教育领域,在这一过程中,“学科导师制”“德育导师制”两种...